敲黑板!十九大后,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會怎樣變化?

更好的空氣:2035年PM2.5都應該達到35微克/立方米

責任編輯:汪韜

更好的空氣:2035年PM2.5都應該達到35微克/立方米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的大環保:成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

環境與經濟為正相關,堅決反對“一刀切”

土壤:不要讓土壤污染對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產生重大影響

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著墨頗多,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2017年10月23日下午,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環保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介紹了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干杰用五個“前所未有”來總結十八大以來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變化。

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以及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美麗中國這五年(梁淑怡/圖)

十九大之后,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會怎樣變化?南方周末記者為你梳理出了以下要點。

要點1

更好的空氣:2035年PM2.5都應該達到35微克/立方米

“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到2020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李干杰說,“對于大氣環境質量來講,恐怕不僅僅是全國平均水平,包括我們的一些重點區域,PM2.5年均濃度都應該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

35微克/立方米正是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的標準,這意味著,到2035年,全國空氣質量基本上都要達標。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過去是叫“打好”,現在是叫“打贏”,意味著比過去有更高的要求。

怎么個打贏法?確保到2020年,“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里面設定的目標一定要實現——全國338個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必須達到80%以上,以2015年為基數,未達標城市PM2.5的濃度要平均下降18%。

李干杰說,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確實還存在不少問題,包括空氣質量離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較大差距,重點地區、重點時段的污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