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臺灣省籍黨代表盧麗安從“黨外諍友”到“黨內同志”

盧麗安覺得,中國共產黨是個有魄力的黨,它清楚地知道自己面臨什么問題,也不避諱黨內要改革的問題,會制定很詳細的目標和路線圖。

責任編輯:劉斌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10月21日下午,盧麗安在臺灣省籍黨代表團駐地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26日《南方周末》)

盧麗安覺得,中國共產黨是個有魄力的黨,它清楚地知道自己面臨什么問題,也不避諱黨內要改革的問題,會制定很詳細的目標和路線圖。

“今年暑假我回去看爸爸媽媽的時候,我說我在大陸申請入黨了。他們說,哦,還好,推一推眼鏡。他們說,只要是對民族、國家、社會有幫助的事情,他們支持。”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當天,在人民大會堂以一句臺灣閩南語亮相“黨代表通道”后,盧麗安火了。

在10名十九大臺灣省籍黨代表中,盧麗安是唯一一位生長在臺灣的黨代表。面對臺灣記者“有些人說你當選中共黨代表,你就不愛臺灣了”的提問,盧麗安說:“我以臺灣的女兒為榮,我以生為中國人為傲。愛臺灣、愛大陸,就像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盧麗安1968年出生于臺灣高雄,獲得臺灣政治大學學士學位后留學英國,1997年以“返國定居專家”身份到上海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任教至今。

2017年7月,盧麗安在《南方周末》發表了一篇悼念陸谷孫先生的文章,文中回憶了自己定居大陸的機緣:“我還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外子已經先一步畢業回臺灣做博士后研究。面臨臺灣‘綠化’隱約成潮,日漸與我們的政治認同背異……”文章還提到,夫妻兩人在臺灣同一所大學任教的機會渺茫,盧麗安的先生有教學與科研成績可以直接對接大陸的教育工作,而她的公公是海門出生的上海人,所以夫妻兩人“決意到復旦來”。

在大陸生活二十年,盧麗安長期作為無黨派知識分子參政議政,直到201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2287名十九大黨代表中,她的黨齡肯定屬于較短的一位。在10月20日晚一場以境外媒體為主的記者會上,盧麗安坦率地分享了她入黨的心路歷程。臺灣省籍黨代表團新聞官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一場“計劃之外”的記者會,因為通過大會新聞組轉來“給盧代表的提問特別多”。

“將近七年時間,作為無黨派知識分子,我在考核中國共產黨。”記者會上,盧麗安說,她曾以黨外諍友的身份參政議政,同時考核執政黨如何建設祖國大陸,“我是以挑剔的眼光來看的。”

“考核之后,不僅僅及格,我覺得成績非常好。”盧麗安覺得中國共產黨是個有魄力的黨,清楚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