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患者:為何適可而止那么難

全球超過8000萬人患有強迫癥,其中大多數人都無法從現有的治療中得到解脫。對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7年5月4日,遼寧省沈陽市,沈陽一商場青年節舉辦“強迫癥”發燒友實驗展,體驗心理主題測試。(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26日《南方周末》)

全球超過8000萬人患有強迫癥,其中大多數人都無法從現有的治療中得到解脫。對強迫癥的診斷并非易事,它往往與其它精神疾病和失調性疾病相關聯。最近的一些研究有助于人們理解和診斷這種疾病。

“分分鐘逼死處女座”的微信頭像、殺死強迫癥的XX張圖片,每每出現這樣的話題,在網絡上就會引發熱議。

我們總是將有以下小偏執或者小怪癖的朋友稱為強迫癥患者:反復洗手、衛生紙要沿虛線撕開、筷子朝著一個方向擺、坐在固定位置吃飯、洗澡時沐浴露一定要擠3下……大多數人會用強迫癥來形容希望事情分毫不差的人或者過分的完美主義者。

其實強迫癥是一種精神性疾病,焦慮、抑郁、恐懼、狂躁等強迫觀念和行為伴隨其左右。不同于個人的小怪癖行為,強迫癥的個中真相有時非常嚴重,重度患者受病癥的困擾,不受控制地重復同一動作,嚴重威脅了正常生活。

無法停止的人

強迫癥并不是想讓事情分毫不差,或者對整理東西格外挑剔,它代表強迫性精神障礙。在國際疾病分類中,對強迫癥的描述為:此癥候群的基本特征是頻發的強迫性想法或強迫性行為,強迫性想法令有這種想法的人產生厭惡,而強迫性行為是人們為了擺脫這種討厭的想法而做出的舉動。

多數時候,強迫癥患者感覺大腦不屬于自己,他們存在令人難以理解的共性特征,即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并不符合邏輯,但就是停不下來,無法控制自身的偏執行為,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而愈是感到緊張和痛苦。

行動和思想“分家”是強迫癥患者最直觀的感受,所做非所想,讓他們備受煎熬。2015年,BBC關于強迫癥的紀錄片《強迫癥:心魔》中,采訪了多名重度強迫癥患者,恐懼、焦慮、無助、無力、絕望感、負罪感、心碎是他們的日常感受。紀錄片中也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強迫癥患者的思想和大腦在本質上雖然是統一的,但往往存在不和諧、不同步的情況。

2017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