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爭: 耶魯英文系的“書戰”
這場課程之爭,反映了近年來美國文化教育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種族、性別和性取向”為理由,質疑大學人文經典教學的思潮,引起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17年4月,耶魯大學英文系頒布了新修訂的教學大綱,對必修課程作了較大的改革。這一舉措,是為了回應去年6月份160多名耶魯學生的公開訴求。這場課程之爭,反映了近年來美國文化教育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種族、性別和性取向”為理由,質疑大學人文經典教學的思潮,引起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這里刊載毛亮老師的文章,俾便讀者了解這場論爭的來龍去脈——編者
2016年6月,有關耶魯大學英文系本科課程設置的爭議,演變成一個“文化事件”,引起了英美數家重要報刊的關注,像英國的《衛報》、《每日郵報》和美國的《國家評論》都對此做了詳細的報道。這次爭議,始于一封由160多名耶魯英文系本科生簽名的公開信,信中要求該系將本科必修的核心課程“英國主要詩人”改為選修,同時還要求廢除學生必須選修3門19世紀之前英美文學課程的專業要求。
《衛報》對耶魯英文系課程之爭的報道。
一所大學英文系的本科課程設置,引起大西洋兩岸新聞界和文化界的注意,固然與耶魯大學和耶魯英文系的地位和影響有關,但也不完全如此。這次爭議,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大學1980年代發生并延續至今的、所謂“文化戰爭”中的一些論調,特別是大學文科教育中質疑經典,甚至“去經典化”的思潮。2016年又是美國的大選年,而這次大選的政治紛爭比以往更為激烈,特別是圍繞所謂“政治正確”、移民和少數族裔權利等一系列問題,美國文化界和教育界中自由與保守兩派原有的分歧,也趨于極端化。這也是此次爭議的一個大的時代背景。
“英國主要詩人”這門課
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本科專業必修課“英國主要詩人”上。在耶魯英文系,這是一門傳承悠久的核心課程,最初開設于1920年代,至今已有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作為耶魯英文系專業教育的基石之一,這門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有其特色。這次爭議發生的時候,我恰好受富布萊特基金會的資助,在耶魯英文系訪學,也找機會訪談了系里本科教學的負責人。
據她介紹,由于英語文學起源于詩歌,因此耶魯英文系根據歷史分期和經典作品兩個原則設計了這門課,選取了英國文學史上8位有代表性的經典詩人,上至喬叟,莎士比亞,下至浪漫主義時期的華茲華斯作為教學內容,并指定該課為英文專業學生入門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為期一年,分兩個學期講授,教學形式為“小班討論課”,而且不使用助教,強調完全由教授講課、答疑和批改作業。
根據耶魯英文系的介紹,這門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學傳統的形成與變化,關注經典作品涉及的道德與倫理問題,并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與解讀能力。在耶魯,這門編號為125和126的課程,幾乎成了耶魯英文系的“標簽”。以2016年的課程大綱為例,英文125和126要求學生閱讀《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斯賓塞的《仙后》,彌爾頓的《失樂園》,以及鄧恩、波普、華茲華斯、T.S.艾略特等詩人的代表作品。課程的內容絕非浮光掠影的簡介,而是包括了所選經典作品的全部或主要部分,以及所選詩人的大量代表作??梢哉f,即使對母語為英語的學生而言,這門課程的閱讀量和難度都是非常大的。
近年來,這門課程的一個變化,就是允許教師在固定講授的經典詩人之外,加入一個自選的現當代詩人,于是由原來的8位詩人,變成了7+1的模式,像葉芝、惠特曼、迪金森、畢曉普和瑪麗安•摩爾等現代詩人的作品,也得到了講授的機會。在美國,耶魯英文系一向有偏重傳統和經典的特點,除了“英國主要詩人”之外,系里也要求學生必須選修3門講授19世紀之前文學作品的課程。
當然,在系里常年開設的數十門課程中,也不乏關注當下的現當代文學課程,同時還開設了“歐洲悲劇傳統”與“歐洲史詩傳統”兩門在更大的語境內解讀英美文學作品的核心課。傳統、現當代和古典文學三個方面的課程相互支持,同時在低年級強調不使用助教、由教授直接負責的教學方法,使耶魯英文系整體的課程體系具有相當明晰合理的理念和架構。
學生反對的理由
無巧不成書,這次學生的抗爭火力全開,直接針對的,恰好就是這門偏重傳統文學經典的基礎課程。雖然簽名的學生中也有一些是近幾年已經畢業的,但就耶魯英文系本科每年40人左右的規模來衡量,160多名學生的集體簽名,確實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學生提出的理由,有許多可說是耳熟能詳的:比如“英國主要詩人”的課程,完全忽視了女性和少數族裔的文學成就,而且講授的經典作品充滿暴力、兇殺和性虐的描寫,還不乏對邊緣群體歧視性和攻擊性的言辭;又如耶魯英文系的課程過于忽視現當代文學,因此歪曲了文學傳統和文學史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