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高估《天才槍手》?
筆者看不懂她最后的覺悟,如同看不懂她早先的墮落。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作弊故事很受亞洲電影人青睞,在《天才槍手》之前,日本和港臺拍過多部作弊題材電影。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26日《南方周末》)
泰國電影《天才槍手》在中國上映后,觀眾和影評人普遍叫好,豆瓣評分高到8.3,筆者頗為驚訝。
中國觀眾最贊嘆的,大概是片中“高智商”的作弊手段。最常用的是拿四種鋼琴指法作為ABCD四個選項的代號,考試時靠敲擊桌面傳遞答案。
這實在不高明。按影片設定,每種指法平均敲擊9次桌面,全年級統考時女主角小琳共傳遞60道題的答案,得滴滴答答地敲桌面540下。
作弊方式如此簡單粗暴,卻屢屢奏效,同學們成績大幅提升,校方始終沒發現。這真是奇跡,不是作弊者智商高,而是監考老師夢游。
《天才槍手》的編劇太缺乏想象力了。2009年的香港電影《愛出貓》,考生用手表發射超高頻率傳遞答案,頻率只有25歲以下的人才聽得到;1996年的日本電影《史上最大作弊戰爭》里,一位女考生在耳墜上鑲嵌了放大鏡片,用來查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