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退燒”

曾經一度炙手可熱的保險牌照,正在漸漸“退燒”。在日益收緊的監管環境下,許多資本不敢再瘋狂涉險,經營一家保險公司的門檻也變得越來越高。

責任編輯:顧策

嚴厲監管下,曾經一度欲躋身于險資陣營的社會資本,現在已大多知難而退。(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26日《南方周末》)

曾經一度炙手可熱的保險牌照,正在漸漸“退燒”。在日益收緊的監管環境下,許多資本不敢再瘋狂涉險,經營一家保險公司的門檻也變得越來越高。

對那些覬覦保險牌照的資本而言,這或許是最好的時候。

一度火熱的保險股權市場正面臨“有價無市”的尷尬:一方面陸續有多家險企股東清出旗下股份,意欲退出保險市場。另一方面,社會資本對保險牌照的熱情已逐漸消退,陸續有公司宣布放棄保險牌照,從積極投入轉向觀望。

在這背后,金融去杠桿,監管部門補齊監管短板、嚴防險資大鱷擾亂市場起了效果。

拐點出現

僅從數字來看,市場對于保險牌照的熱情已減弱,不少上市公司宣布退出設立和競購保險公司。

據財匯大數據終端統計,截至2017年8月,發布公告稱擬參與設立或競購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數量為20家,去年同一時期的這一數字為46家。

例如金杯電工(002533.SZ)就在7月底公告稱,終止參與九安人壽、九信人壽的發起設立事宜。

此前,永泰能源(600157.SH)聯合樂視網等七家公司在8月發布公告表示,擬共同發起設立一帶一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樂視方面宣布放棄投資財險公司,新公司的籌建前途未卜。

美盈森(002303.SZ)則在3月中旬公告稱,要聯合鼎輝集團等10家企業共同發起長青保險公司,僅一個月不到,公司又宣布終止這一計劃。

除了對保險牌照興趣下降,資本主動放棄股權收購或是降低收購比例的情況近來也時有發生。

海航資本旗下渤海金控就在8月發布公告,公司將終止收購華安財險14.77%股權。公司解釋稱,經審慎研究、分析并與交易各方友好協商,渤海金控董事會一致同意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東吳證券也在8月公布,公司調降了擬收購東吳人壽股權的比例。原先擬以每股1.11元向創元集團收購的1.99億股東吳人壽股份,實際減少1.1億股,東吳證券持有東吳人壽股權比例也由原計劃的4.975%下調2.75個百分點。

資本&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