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歷史的勇敢者”走了 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魯冠球辭世
2017年10月25日上午,傳奇落幕。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因病逝世,享年72歲。
責任編輯:顧策
魯冠球
一個24歲的鄉村打鐵匠,沒有辜負時代機遇,用48年時間打造出一家年營收超千億、利潤過百億的企業集團。
2017年10月25日上午,傳奇落幕。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因病逝世,享年72歲。
在此一個月前,魯冠球在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代契機,我們沒有理由錯過》,成為他最后一次面向公眾的人生自我總結——“回想我們這代人的創業夢,從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東躲西藏,到在計劃經濟夾縫中‘野蠻生長’,再到改革開放中‘異軍突起’,以及全球化中無知無畏闖天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
自稱“從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國農民的兒子”,魯冠球和他的萬向集團,是過去近5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親歷者和創造者,也是中國現代民營企業發展的標桿。
10月26日,同處杭州蕭山的傳化集團董事長、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徐冠巨發表文章《紀念我心中永遠的魯主席》。他在文中稱,“魯主席是我們中國工商界敬仰的領袖,是影響了一代企業家的老一輩企業家的卓越代表,是我們一直在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尤其對我來說,一直懷著無限的感恩。”
1980年代徐冠巨曾在萬向集團工作六年,徐冠巨稱,這一工作經歷是自己寶貴的人生財富,自己后來創業,與萬向的教育培養、精神熏陶分不開。
從萬向節到萬向
1945年1月17日,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縣寧圍鄉(現在的杭州市蕭山區寧圍鎮)的一個小村莊,初中沒有畢業,轉去縣城的鐵器社當學徒。學成出師前,鐵器社因為經濟困難精簡人員,魯冠球失去了從農民成為工人的機會,隨后在鄉村開始了自行車修理、糧食加工、鐵匠鋪等自主創業之路。
1969年,隨著政府提出“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的要求,鐵匠魯冠球籌措4000元人民幣的資金,接管了蕭山寧圍人民公社農機修理廠,開始生產萬向節、船釘、鐵耙、犁刀等產品。十年后,魯冠球認為汽車業將在中國有大發展,將產品聚焦為萬向節,并將公司名改為“蕭山萬向節廠”。
萬向節,又叫萬向接頭,是實現變角度動力傳遞的機件,用于需要改變傳動軸線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車驅動系統的萬向傳動裝置的 “關節”部件。魯冠球的企業經營,與“萬向節”靈活調整的風格頗有神似。
蕭山萬向節廠的萬向節品牌名為&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