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藥總局回應含馬兜鈴酸藥品安全性爭論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責任編輯:何海寧
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中國自2003年以來,已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及中成藥采取了一系列風險控制措施。采取措施后,馬兜鈴酸腎損害病例數量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發腎癌報告。
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中國肝癌患者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系,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
我們提醒患者,藥品要嚴格按照醫生處方和醫囑使用,注意含馬兜鈴屬藥品的腎毒性、致癌性的風險。任何藥品都不能大劑量、長時間服用。
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就含馬兜鈴酸藥品的安全性問題作出回應,并同時發出了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以及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供各界參考。
約半個月前,美國權威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TranslationMedicine)刊發封面論文《臺灣及更廣亞洲地區的肝癌與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廣泛相關》(下稱“封面論文”),該論文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稱,研究者對亞洲各地共1400例肝癌樣本進行了基因檢測,發現47%的中國大陸樣本、78%的中國臺灣樣本、56%的東南亞樣本顯示,肝癌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這一數據和結論迅速在國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認為馬兜鈴酸是中國大陸肝癌多發的殺手之一。含馬兜鈴酸的中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