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還沒來,頭發先沒了 90后“禿頭”焦慮癥
家里長輩給他介紹相親對象,還沒見面他就先問女方對顏值的要求,“是否介意發型是光頭”。
責任編輯:汪韜 實習生 姚瓊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2日《南方周末》)
家里長輩給他介紹相親對象,還沒見面他就先問女方對顏值的要求,“是否介意發型是光頭”。
睡眠不足、學業壓力、心理壓力被清華同學們評為脫發的“三大元兇”。“不是我的發際線在后退,而是我在前進。”
“如果植發面積非常大,還要考慮供發源夠不夠。”
90后對外形的關注及情緒上的敏感焦慮,正被更多人抓住商機。
擺在24歲王南面前的難題是,即使能夠負擔植發的費用,他也沒有足夠的發量來支撐手術。
“我咨詢過植發,要把后腦的頭發移植到前面,但我后面的頭發也不多。”無奈之下,他只能蓄著中長發,左耳上方幾綹頭發粘膩膩地撥向右側,但仍無法遮掩頭頂至前額一片可見頭皮的“光潔”。
最近,“第一批90后已經禿了”的話題火了。北大、清華均在校內發起問卷調查,近5000位學生主動參與,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脫發嚴重”甚至“快禿了”。
一位清華學生說:“真正頭發稀疏的人是不會填這個問卷的。”正為脫發所苦,求醫問藥的王南也表示,看著朋友圈里大肆調侃“90后禿頭”,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平均年齡僅22歲的“90后”們,真的禿了么?
第一批“禿頭”的90后
王南覺得家里沒有謝頂的遺傳基因,爸爸的頭發比他還多些。脫發癥狀是從2015年,大三實習結束,從北京返回學校后開始的。
實習前,他對報社滿懷憧憬,希望能夠留下成為一名記者。但對行業知之甚少的迷茫狀態,以及不積極的工作氛圍,讓他覺得自己錯了,“二線城市二線學校的學生”,很難在北京立足。
半年后,他回到學校,開始宅在宿舍看動漫、打游戲?!稏|京食尸鬼》《亞人》等諷刺社會現實的“暗黑向”作品成了他的最愛,“從頭一天早上7點,一直看到第二天晚上六七點”。
晨昏顛倒、作息紊亂的副作用迅速顯現。“洗頭發時,會抓出一整綹的脫發。”王南沒當回事,默默爆幾句粗口,就把頭發全沖進下水道了。
沒想到半年間,他頭頂的毛發越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