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如果沒有孔子留下的文明造血新機制,華夏文明可能很難延續至今。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李玫琦
山東省曲阜市一處孔子像。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2日《南方周末》)
如果沒有孔子留下的文明造血新機制,華夏文明可能很難延續至今。
朱熹提及,宋代一郵亭墻上有人題字“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其后元雜劇、明儒葉盛、劉宗周等也多提及此語,為今人所熟諳。照此說,孔子之前的中國,夢夢墨墨如黑夜,至孔子時忽然腦洞大開,以一己理性創造了中國文明??涤袨檎J為,孔子之前茫然無稽,堯舜三代的古史不過是孔子托古所造。雅思貝爾斯、韋伯等人關于“軸心突破”之說傳入中國后,多有學人援引,或以為孔子之前的殷周時代僅為“巫史文化”,至孔子才發生人文自覺,使中國文化實現了軸心突破。
實際上,孔子從未視古老的殷周貴族文化為“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