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年前第一批抵美中國人的下落之謎

1785年8月9日,來自中國廣州港的商船“帕拉斯號”抵達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港,當地媒體報道了這艘轟動美國東部的商船,留下了中國人抵達美國的最早文字記載。

責任編輯:劉小磊

廣州十三行(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2日《南方周末》)

美國獨立伊始,東印度公司一名愛爾蘭商人敏銳地預見到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巨大市場,在廣州購買了大批絲綢、瓷器、土棉布等,招募了一批亞洲船員,其中有三名中國人,于1784年自廣州港出發,次年抵達巴爾的摩港。三名中國船員最初以為過埠到巴達維亞即可下船回國,卻未料“遇人不淑”,被船主帶到了美國。為了回家,他們歷經磨難。他們的命運和這艘商船帶來的貨物,得到華盛頓、富蘭克林、韋伯斯特等名人的關注。

1785年8月9日,來自中國廣州港的商船“帕拉斯號”(Pallas,又譯“智慧女神號”)抵達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港,船上有三名中國船員阿成(Ah Sing)、阿全(Ah Chuan)、阿官(Ah Cun,均系音譯),以及其他31名印度和東南亞船員,當地媒體報道了這艘轟動美國東部的商船,留下了中國人抵達美國的最早文字記載。

這個故事的后續部分,有點匪夷所思:帕拉斯號到達巴爾的摩港后,船員被船長奧多奈爾(John O’Donnell)棄于船上,陷入困境。一位往來于中美之間的費城商人霍林斯沃斯(Levi Hollingsworth)很同情這些船員,把他們帶到費城,幫助他們在費城生活了一年,并請求國會給予船員資助,送他們回國。后來,奧多奈爾船長心生悔意,答應將這些船員送回亞洲,船員們又回到了巴爾的摩。

由于至今仍未發現船員上船回國的文字記載,這些船員的命運到底如何,是回到了故土,還是繼續留在美國?第一批抵達美國的中國人的下落,從此成為一樁懸案。

首艘廣州港始發商船抵美

1784年2月22日,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緩緩駛離紐約,于8月28日抵達中國廣州。這年,成為中美直接貿易的開啟之年。

“中國皇后號”??繌V州港期間,一個大膽的愛爾蘭冒險家——商人約翰·奧多奈爾和他的商船“帕拉斯號”也正好在廣州,他常年穿梭在印度和中國之間做生意。

奧多奈爾結識了“中國皇后號”船長蘭道爾后,看到了美國的商機,火速在廣州購買了大批精美的中國貨裝上“帕拉斯號”,又招募了三名中國船員和一批印度船員。蘭道爾船長包了“帕拉斯號”上的一部分貨艙,將價值55000美元的茶葉運到美國去,而其余貨艙里滿載的貨物則足以讓奧多奈爾賺到盆滿缽滿。

1785年1月,愛爾蘭船長和他的船員駕駛“帕拉斯號”從廣州港起航,往美國方向駛去。

這是第一艘從廣州始發的直航美國的商船,船上的34名亞洲船員,包括三名中國船員阿成、阿全和阿官,就這樣開始了他們未知的旅程。

除了奧多奈爾,沒有人知道這次航行是一張“單程票”。

據奧多奈爾后來向費城議會辯解說,他原計劃在巴達維亞放下這些亞洲船員,換成歐洲水手。但是,到巴達維亞后,當地總督不準他招募歐洲水手,于是,他與船上的亞洲船員達成協議,繼續把船開到美國去,然后再送他們回亞洲。

1785年8月9日,“帕拉斯號”駛入巴爾的摩港。船上琳瑯滿目的中國貨包括茶葉、瓷器、絲綢、緞子、薄紗、棉布、絲絨、綢傘、墻紙等等,頃刻間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