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畫速寫還是不是必需的? 一組三峽舊畫稿引起的懷想

當我們面對著被污染的、失去尊嚴的河流,面對著被濫伐的、沒有了童話的森林,面對著……的時候,速寫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轉身而逃呢?

責任編輯:朱又可

青年供銷員,1984年7月20日畫于長江輪上(李公明/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2日《南方周末》)

近日整理舊文稿、畫稿,終于找到在記憶中印象很深的一組長江三峽旅游速寫。1984年7月,我和妻子從廣州坐火車到武漢,然后轉乘長江客輪,目的地重慶。逆江流而上,可以慢慢欣賞長江兩岸景色,有些靠岸的地方還可以下船在碼頭周圍轉轉,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我帶著簡單的速寫畫具,在船上、岸邊畫了一些速寫。在岸上轉悠的時候,來不及畫的,就默記在心,回到船上趕緊畫下來。三十多年過去,這組速寫畫稿不僅勾起歲月記憶,而且讓我重新思考有關速寫的問題。

長江邊的船隊1984年7月20日船過西陵峽(李公明/圖)

長期以來,速寫作為繪畫的一種樣式,在美術創作中的地位與意義一直處于比較邊緣的位置。在美術院校的教育中,速寫只是作為造型基礎訓練的一種工具,很多年前在美院周邊的市場、小巷??梢砸姷接袑W生畫速寫,主要是升大班和剛入學的新生。創作課,畫速寫曾是學生下鄉收集創作素材的一種手段,但是今天的創作觀念與手機拍照,使畫速寫不再是必需的。在當代五光十色的藝術景觀中,速寫更像是被遺忘了,似乎只有在老一輩藝術家的回顧展、文獻展中才能喚起人們對它的記憶。在今天仍然堅信速寫的意義和享受速寫的快樂的畫家可能真的不多了,但也正是因為這樣,速寫顯得更加珍貴。

速寫的意義首先在于它是面向生活的一種極為直接的、“在場”的敘事方式。所謂“面向生活”聽起來是一句套話,實際上活著的人誰能不“面向”生活呢?但是真正的“面向生活”其實是指對生活感到好奇,有觀察生活的興趣,被生活的真實、偶發、隨意、無聊、簡單、復雜……所觸動,也被自己對這些的關注所觸動,而且唯恐所有好奇、興趣和觸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