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話 “魔性”?河南話“不服來戰”

方言種類和地形地貌呈正相關:地形越復雜的,方言就越多。

(視覺中國/圖)

在《東北話為何如此“魔性”》一文中,作者舉了一組數據:“每年春晚用東北話表演的語言類節目照兩個算,總共大概半個小時,二十年下來就是十小時,一億人看,最保守地算下來就是十億個小時……”如果按這邏輯,那河南話太強大了,足以完爆東北話。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河南話到底強大在哪里?

前不久,《人民日報》刊載了《東北話為何如此“魔性”》一文,身為河南人,筆者拜讀后,哈哈大笑之余,心底立馬升起一個大寫的詞:不服。

河南話亮點多

有人說,方言種類和地形地貌呈正相關:地形越復雜的,方言就越多。為什么?因為交通不便,溝通交流減少。久而久之,就自成一家了。按照這個邏輯,東北話有的,河南話基本上也有;河南話沒有的,東北話也不一定有。因為東三省地形地貌和河南很相似,都有高山大河,森林平原,都是有名的糧食和礦藏基地。因此,聽得懂河南話的,基本上也能聽懂東北話;反之亦然?,F在單說東北話“魔性”,河南話自然不服了。

不服有不服的道理。首先,河南話亮點多:既多元又特指,既簡練又復雜;兒音化突出。

比如“成色”。在普通話里,“成色”是指“金銀幣或器物中所含純金、純銀的量或泛指質量。”但在河南方言里,既可表述金銀器皿的質量,又可代表“能力、本事”。如:老王嫌小李沒成色——就是說老王嫌小李沒本事(能力)。

再比如“回來”。普通話中,“回來”是“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在河南話里,除了有普通話的這一義項外,還有“以后或過段時間”之意,如“這事兒回來再說吧!”,意思就是“這事以后再說吧!”

河南話比東北話更精煉、更復雜?是的,因為河南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八大古都陣營中,河南城市占了一半:東西南北,分別是開封、洛陽、鄭州、安陽。眾所周知,文言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言簡意賅”,能一個字表達的,絕不用兩個。耳濡目染,天長日久,就有很多古語詞匯像黃河水中的泥沙一樣,緩慢而致密地融入了河南話的基因里了。因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