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并購先達圓通速遞或將引爆境外并購潮?
圓通并購先達,或會突破國內快遞同行海外布局“循序漸進”的心理防線,引爆快遞境外并購風潮。
圓通收購先達系中國快遞行業第一起跨境并購案,中國物流學會特邀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并購先達國際是圓通“向上走”介入供應鏈服務走和“向外走”拓展服務跨境電商的國際快遞的一個突破,料將有越來越多快遞公司尋求并購路徑進軍海外。
圓通并購先達,或會突破國內快遞同行海外布局“循序漸進”的心理防線,引爆快遞境外并購風潮。
11月6日,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600233.SH)戰略投資部總監黃逸峰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圓通速遞子公司圓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通國際控股”)與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06123.HK)出售各方日前辦理了相關股權交割手續,料近期能完成,交割完成后,公司通過圓通國際控股持有先達國際61.75%的股份,實現對先達國際的控股。
圓通收購先達系中國快遞行業第一起跨境并購案,中國物流學會特邀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并購先達國際是圓通“向上走”介入供應鏈服務走和“向外走”拓展服務跨境電商的國際快遞的一個突破,料將有越來越多快遞公司尋求并購路徑進軍海外。
為什么是先達?
在全球貿易放緩的背景下,貿易借著互聯網的翅膀乘風翱翔。據預估,到2020年全球跨境電商物流市場至少達到1萬億人民幣。
當前阻礙跨境電商爆發的正是國際物流服務能力。根據行業統計,國際物流占跨境電商的成本高達15%~20%。也就是說在美國買300元的產品,要付近60元的物流成本。國際快遞昂貴的收費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國民亦呼吁有與中國制造及中國貿易相匹配、具性價比的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能力。
近幾年國內快遞企業開始邁出國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但出于謹慎考慮,國內快遞公司多選擇小規模自建自營體系或用代理模式出海,鮮有通過大規模并購進行海外擴張,圓通則開辟了中國快遞企業出海新打法。
今年5月,圓通對外披露擬收購先達國際,這起并購案開始浮出水面。先達國際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1995年成立,建立之初提供本地空運和海運服務,隨后日益發展壯大,目前已成為知名的國際物流公司,在全球16個國家建立了超過50個獨立穩定的組織機構,形成遍布亞洲、美國和歐洲的戰略部署和辦事處網絡,提供一體化服務。
受空運和海運市場低迷的行情影響,先達國際近幾年業績并不太好。2016年,先達國際收益僅為28.67億港元,同比減少11.1%,凈利潤為500萬港元,同比大減90%。
在被圓通收購前兩年,先達國際開始尋求與菜鳥網絡合作,轉道跨境電商業務以挽回下滑的貨量。正是這段期間,先達國際被圓通瞄上了。“我們雙方接觸了有一年多。”黃逸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道,圓通之所以看中先達,一方面是看中其核心價值資源,作為上市公司,先達規范性好、業務穩定性高。同時,作為離內地最近的境外資本市場,香港發達的金融環境具有非常強的境外籌資能力,可作為資本的平臺。
再者,先達擁有直營自建的主要市場業務站點。與很多貨代不同,其目前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公司實體,在全球擁有52個自建站點,業務范圍覆蓋超過150個國家、超過2000條國際航線。而這些國家地區正是中國貿易主要伙伴、“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市場。
此外,先達核心團隊來自香港及歐美。各地子公司基本實現了管理層的本地化,詮釋了中西文化、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融合。先達作為開路先鋒,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圓通出海過程中遭遇的文化沖突。
先達將成圓通海外平臺
“收購先達國際,并不是為了買殼,而是一次戰略收購,雙方基于共同的戰略目標所作出的決定。”黃逸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圓通將依托先達實現全球戰略。
此前,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曾披露,圓通的海外戰略與愿景很明確,就是要跟著“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跟著華人華企、跨境電商與阿里平臺走出去。目標上,圓通要成為中國服務的新標桿,形成覆蓋全球的業務網絡,依托科技互聯網技術,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和供應鏈集成商。
戰略并購先達正是圓通海外戰略的直接體現,先達在圓通未來版圖中的定位也很明確,黃逸峰表示先達在完成交割戰略入股以后,將成為圓通唯一的海外業務平臺。
黃逸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先達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先達國際”未來將會更名,以體現圓通控股股東的事實,不過子公司業務品牌將會保留,同時保留的還有整個先達國際的管理團隊,借其專業知識輔助圓通出海。與此同時,作為圓通唯一的海外業務平臺,圓通速遞將逐步將國際業務資源與團隊裝入先達國際,并在業務發展上予以足夠的支持。
黃逸峰稱,圓通要在香港打造陸??斩嗍铰撨\的公共平臺。這個平臺不僅是為圓通服務的,也是為所有同行及快遞公司服務,更是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的。另外,香港將成為圓通的全球轉運中心,圓通從今年開始,在香港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與布局,建立了自己的配送網絡,投入多輛中港卡車運營。而作為圓通國際業務總部,先達將助力圓通匯聚國際人才,整合全球資源。此外,圓通籌備發起的全球包裹聯盟(GPA),目前已完成在香港的全球總部設立,通過聯盟共享打通國際網絡資源。
據悉,股權交割完成后,圓通與先達雙方未來的戰略整合,將實現國內與國際兩張網絡的充分協同。圓通國內的高效物流服務網絡與先達全球的業務服務網絡,將為中國及全球客戶提供全球互聯互通的全球物流服務。在干線資源和關務上更進一步形成互補和協作。
雙方也會促進雙方代理加盟商及客戶資源的協同,提供更多元化的業務與產品,深度開發先達全球代理中優秀合作伙伴,一同發展本地國際快遞業務。
楊達卿認為,并購先達國際是圓通“向上走”即介入供應鏈服務走和“向外走”即拓展服務跨境電商的國際快遞的一個突破。
“快遞競爭的下一站,或者說下一個大市場是‘快鏈’。”楊達卿認為,快遞企業要走出利潤被逐漸削弱的短價值鏈條服務,向長鏈條的快鏈服務,即基于大數據下的快捷和精準供應鏈服務遷移。在這個遷移中,一類像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品駿快遞等企業背靠電商平臺具有天然的數字型供應鏈服務優勢;二類像順豐不依附阿里京東的企業,已布局電商和商業,并發力冷鏈、醫藥、IT領域的快鏈服務,有了生態閉環;三類如圓通等菜鳥聯盟成員企業,業務布局若與阿里系電商高度協同,就能贏得更多資源。圓通收購在東盟、香港等市場領先的先達國際,是圓通獨立策略,也跟阿里系集群協同有關。
跨境并購風或刮起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與其對外貿易規模相適應,現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與美國相當,2016年達到3.7萬億美元,但中國尚未出現比肩全球的國際物流巨頭。
楊達卿認為,并購是DHL等國際快遞巨頭布局全球的一個路徑。目前,全球快速市場正面臨東盛西衰,在中國消費基礎和電商增量在全球領先的情況下,決定未來五到十年,全球快速市場向東看??爝f“十三五”規劃提出打造一兩家國際快遞品牌,未來五到十年將逐漸成為中國快遞引領期。“相信圓通還會有一些國際并購。”楊達卿認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捷克、匈牙利等國采訪時注意到,圓通的業務網絡已經探至這些中歐國家,中國駐匈牙利商務參贊周新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圓通已在捷克邊境有代理點,正考慮在匈牙利建立第二個點,利用海陸空便利物流中轉,將中國貨物通過匈牙利這個點,運送至巴爾干和中歐,以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地。
“從業務發展來說,以后海外市場肯定要自己做才行。”一位不愿具名的“四通一達”某快遞企業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陳, 事實上在上市后,各家快遞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可對于海外市場該如何做、從哪塊開始著手、用什么模式推進,各家都在暗自觀察和調研,并不敢貿然突進,“海外風險確實挺高的,損失不起。”上述高管透露,自家公司目前正在對韓國物流進行小規模的股權投資,以此試水,將視效果再定。
“圓通推崇領先文化。”黃逸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圓通董事長喻渭蛟一直向其高管層表示,要勇于做突破性嘗試。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圓通大膽規劃,包括對航空的投資以及成立全球包裹聯盟等。
圓通并購先達,或會突破國內快遞同行海外布局“循序漸進”的心理防線,引爆快遞境外并購風潮,一如當初申通率先借殼上市,引發快遞企業上市潮一樣。那么哪些區域與標的會率先成為中國快遞企業的并購目標?
楊達卿認為,人口近六億的東盟市場目前是中國市場溢出效應最大受益區,其次是包括印度等南亞市場也是新增長引擎,還有人口密度高的尼日利亞、南非等非洲新興市場,或許都是國內快遞企業優先投資或收購布局的區域。
黃逸峰坦陳,為了實現海外版圖的擴張,圓通今后還將持續尋求新的并購標的,他認為東南亞、歐洲都將是圓通重點關注的區域,在這些區域內擁有網絡優勢,并與圓通業務導向相符合的企業,將會是圓通多元化投資的目標。
不過,值得警惕的是,海外并購并非都是成功的案例,融合不成反拖后腿的例子比比皆是。楊達卿認為中國是后發市場,在國際化物流人才儲備和管理經驗上都還沒有建立領先優勢,這種情況下如果做斬首式收購——即全資收購當地領頭羊企業,后續風險較高,尤其在領先市場,TCL等中國制造企業在全球化中已花過類似學費。一般采取一些參股投資,建立利益共同體相對穩健,在探路中建立人才梯隊和國際化經驗尤其重要。
黃逸峰也表示圓通同樣顧慮到并購后的文化融合這一點,故而特意請了國際咨詢公司來做過渡安排,協助協調,理順機制和模式,加之雙方并購前將國際發展的理念做了充分的交流,達成共識后才促成并購。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