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日留痕》中譯本的敗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重要小說The Remains of the Day,初版于1988年,次年即獲布克獎,轉眼竟然近三十年了。今年因為石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幾本小說又成了讀書界的熱點,其中就包括這部。The Remains of the Day多年前已有中譯數種,如大陸版的《長日留痕》(冒國安譯,程櫟校訂,譯林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后來又再版過數次,文字以下簡稱“冒譯”),臺灣版則有兩個版本,書名均譯作《長日將盡》,一是皇冠出版社的1994年版(于而彥譯),二是新雨出版社的2015年版(張淑貞譯)。大陸常見的自然是冒譯。
根據石黑一雄小說《長日留痕》改編的電影《告別有情天》
小說描述了1956年夏,達林頓府男管家史蒂文斯從牛津驅車至康沃爾的六日行程,將他在途中的景致及見聞,穿插織入過去侍奉舊主人的回憶。石黑此書的遣詞造句極為講究,連英美本土的文藝評論家亦贊不絕口。董橋先生說得好,“(石黑的)英文寫得正統典雅,十足英國名門望族人家的筆觸,敘事婉約,對白精致,連英國人都嘆為觀止。”
這樣一部小說,要翻譯起來自非易事。讀者祈盼的那種生動雋永的譯文,以漢語體現“清愁鬢發、春夢繁華”的英倫舊事,能否在冒譯中見到呢?只需略讀一過,即可發現冒譯不是一個值得一印再印的譯本。以下從其2003版中選取幾個例子,略作評說。
第一,纏夾不清、生硬拗口的翻譯腔長句觸目可見。英譯中出現長句很正常,若是為了嚴謹或修辭的需要,適當的長句譯文有助于豐富漢語的表達??上Т藭g者“膽子太小,遷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時候太多”(傅雷語),不少長句翻譯不但未能正確斷句,傳情達意,反而疊床架屋,徒增累贅。
例一,“我設想,常與這一剎那相關而描繪出的那種既憂慮又興奮的復雜感受與我坐在這福特轎車里、隨著周圍環境漸漸變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