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枯庭中想象大海

于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責任編輯:吳悠

干涸、寂靜、樸素、低調,構成人們對枯山水的第一印象。中國江南園林講究“榮”,以得水為貴,山石、曲廊、池庭各自成景,造園精妙,行到水窮處,往往柳暗花明又一川。與之相對,枯山水庭園中既無山亦無水,由白砂、石頭布置,一覽無遺,乍看之下景觀單調枯燥,卻成為日本園林的代表之作。

臺北龍山寺中的人造景觀,清冷的巖石襯托出絲綢般的水面,中央兩塊小石錯位層疊,流露些許禪意(資料圖/圖)

脫胎于禪宗

“枯山水”一詞首次出現于平安時代的《作庭記》中,“于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結合日本的地貌特征,枯山水的出現便順其自然了,由于國土面積狹小,多丘陵山脈,斜坡難蓄水,不宜種植,人們便妙用砂石裝飾斜坡,即可防塵,也不易長雜草。這一獨特景觀,被視為最初的枯山水。

13世紀,禪宗傳入日本。坐禪是最基本的修行形態,在深山幽谷中坐禪,則更能讓人回歸本心,感知宇宙和生命。室町時期,禪宗在武士的扶持下愈發壯大,禪寺得以四處興建。禪寺中的庭園,成為輔助禪僧修行的重要場所。

但在狹小的庭園中,不可能把整個大自然如數搬運進去。即便將山水等各個自然要素運用至作庭當中,最終呈現出來的,也只是一個人工打造的微觀、空間,絕不可能與大自然所媲美。

簡單的白砂與石塊,初見枯山水枯燥乏味,細品之下,發現良多(資料圖/圖)

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表現自然?受到盆景和寫意山水畫的啟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