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量子業績暴增之謎
九州量子業績暴增的這一年里,所公布的前五大客戶與供應商名單中的多家公司,都與其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關系。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海云
因為一封科學家公開信,新三板掛牌企業九州量子陷入輿論漩渦。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9日《南方周末》)
九州量子業績暴增的這一年里,所公布的前五大客戶與供應商名單中的多家公司,都與其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關系。2017年3月,九州量子花了近億元收購一家營收為零、利潤為負的公司,也疑點重重。
因為一封科學家公開信,新三板掛牌企業九州量子(837638)陷入輿論漩渦。
2017年9月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學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彭承志在微博發文稱,他遭到九州量子公司董事長鄭某等人的威脅、恐嚇,嚴重影響了其團隊承擔的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公開信稱,彭承志是因為揭露九州量子對中科大科研項目的侵權而遭到打擊報復。并提醒投資者,警惕“概念炒作、業績包裝”下的資本運作,謹防陷入“龐氏騙局”。
隨后,九州量子發布聲明,稱公司是市場化運營的量子通信應用全產業鏈企業,為國內掌握量子信息產業市場重要的探索力量,針對不實言論,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但聲明未能平息輿論質疑。10月9日,九州量子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媒體出現的有關傳聞可能對股票轉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九州量子全稱為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有“量子通信第一股”之稱。其2016年年報顯示,九州量子2016年營業收入為1.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73.87%;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24.7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686.72%。
這樣的業績增長速度可謂驚人。一年前的2015年,該公司全年營收僅為487.39萬元,凈利潤為38.65萬元。
九州量子年報對2016年業績增長的解釋為,公司主營業務從傳統光通信器件生產銷售,拓展至以量子通信為主的相關新興業務,在銷售規模、營業收入、利潤規模等各方面,均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
公告顯示,九州量子成立于2012年7月,公司前身名為桐鄉市都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都飛通信”),2015年10月份,鄭韶輝持有的毅卓資管和徐珊聯合收購都飛通信100%股權,收購價僅為120萬元。
完成這次交易后,公司業績、估值開始扶搖直上。2015年11月,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大約半年之后的2016年6月,正式掛牌新三板,經過多輪融資、競價,目前市值已經高達上百億。2017年1月,公司名稱變更為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科學家公開信”事件持續發酵,鄭韶輝入主九州量子之后所創造的業績“暴增”,業已被外界所關注。南方周末記者發現,九州量子業績暴增的這一年里,其所公布的前五大客戶與供應商名單中的多家公司,都與九州量子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關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