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競教育就是教打“王者榮耀”?
“能把電競玩好的青少年,是有智慧的。智慧需要有想象力,而想象力與藝術相關。打電競的人是具有藝術潛質的人?!?/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張斯琪 黃家福
這不是游戲室,而是電競實操課堂,電競專業的幾個學生組成戰隊在參加學校的電競杯大賽,可是成績還是中等水平。這個專業引來很多媒體來采訪。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中國進入電競教育元年 電競教育就是教打“王者榮耀”? 》)
編者按:
打游戲,正在變成一項專業。
繼2003年電子競技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2013年電子競技國家隊成立之后,2017年則成為中國電競教育元年,全國已有二十多所高校開設了這一專業。
電競也正在成為風口,各種力量蜂擁而入,連“代打”這個隱秘的群體都漸漸浮出水面,甚至得到資本青睞。
電競教育,究竟教什么?電競少年,究竟是怎樣一個群體?本期專題為您揭秘。
任何行業的發展初期,都需要有“吃螃蟹”的人??赡芟韧渡磉M來,能夠創造出一些后來者所達不到的輝煌,但也會面臨很多挫折。
“能把電競玩好的青少年,是有智慧的。智慧需要有想象力,而想象力與藝術相關。打電競的人是具有藝術潛質的人。”
在教育部2016年增補的專業中,“網癮少年”王濤看到了一個轉嗜好為正業的機會:就讀電子競技類專業。
19歲的王濤回想起數月前,他告訴母親,他要去濟南參加播音主持和“電子”專業考試,故意沒將電子競技說清楚,得到了母親的“放行”。
今年初,過年的喧囂還隱隱未褪,在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下稱“南廣”)設立的藝術類考試考點,王濤加入了等候區長長的隊伍。他瞄了瞄大家手上的報名表,都有一個“N19”。那是以前未有過的代碼,代表“藝術與科技(電子競技分析方向)”專業。
王濤想象著電競俱樂部訓練營的生活:一個大屏幕,大家一起分析游戲對戰,教練進行講解,再一起實戰……他不知道未來4年,這個專業要學習高數、外語這樣與一般大學生別無二致的課程,卻唯獨沒有訓練打游戲的課程。
電競專業不教打游戲,那是教什么?不做游戲選手,電競專業畢業后做什么?即使是很多成長在游戲時代的90后、00后也不了解的電競專業,正在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觀念之戰
小學時的王濤,已是《英雄聯盟》里的一分子。
那個“魔法世界”里奔跑的他,是艾歐尼亞國的護衛隊長艾瑞莉婭。烏黑的長發,紅色的盔甲,手上握著逝去父親的巨劍,為了保衛家園而奮斗。
在父母眼里,王濤不是什么劍客,只是一個一打游戲就是一整天的“網癮少年”。當公務員的趙女士為了限制兒子,給家里的電腦設了密碼,這反而讓他想出一個對策來:攢零花錢去網吧玩。為此,他沒少受到父母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