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打手”
“從有游戲的那一天起,就有代打這事,只要游戲里設有等級,逆襲就是剛需?!?/blockquote>責任編輯:金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很多時候,“打手”都是餓了就點外賣,隨便吃幾口就立刻坐回電腦前。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9日《南方周末》)
隨著電競游戲走入黃金年代,“代打”這個隱秘的產業漸漸浮出水面。中國有2億游戲玩家,但靠比賽吃飯的也就200人。高中畢業后,許多人走進了這個灰色產業,一邊自己玩游戲,一邊靠代打維持生活。
“從有游戲的那一天起,就有代打這事,只要游戲里設有等級,逆襲就是剛需。”
2017年11月4日,全球電競游戲用戶將目光投向了北京的鳥巢。那里《英雄聯盟》S7總決賽正激戰,一張280元的門票被炒到6666元,還很難買到。
這是電競游戲最好的時代。據企鵝智庫5月份的報告,2017年,中國的電競用戶將達2.2億人,而2016年這個數字還是1.7億人。
然而,這一切熱鬧都讓李大明感到厭惡。玩了10年游戲,做了3年電競代打工作,現在他對游戲徹底厭惡了,甚至聽到“敵軍還有五秒到達現場”的聲音,就會心慌。
他們認為自己是電競行業的服務者,幫助菜鳥打段升級,業內則通常稱他們這類人為“打手”。
在中國,游戲代打人員的數量有多少?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家游戲代打平臺均表示難以統計。“許多‘打手’不在市場上公開交易,所以數量不清楚,但清楚的是,2億游戲用戶,每個人都會遇到‘打手’。”代練通創始人蔡文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游戲代練人員的分布很分散,從代練通平臺上的400萬個注冊信息可以看出,“打手”們主要分布在三線及三線城市以下。
小區里的“職業”打手
只要上線,你就不再孤獨。游戲里他們就是英雄的樣子,有2億個戰友,也有2億個敵人。
現實就不同了。屋子里有一股網吧的味道,泡面味、盒飯味、香煙味、廉價臺式機散發的熱氣,混雜在一起。這里確實像極了網吧。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客廳是工作間,并排放著十幾臺電腦,三間臥室放著9張上下鋪,供代練們睡覺。
這間游戲代打工作室位于成都新都區一個回遷小區內,18位“游戲打手”在這里工作、生活。他們的年齡在18到23歲之間,身形大多單薄瘦削,穿著隨意,頭發長且油膩。性格急躁是共同特征,任何打擾他們打游戲的舉動,都會被視為挑釁。
電競游戲是個高耗時、高耗體力和腦力的運動?!队⑿勐撁恕返囊粋€段位,需要九局,每局約花費半小時。正常人坐4個小時都難以忍受,而職業打手們卻可以12-15個小時不動窩。有時通宵,睡醒了打,打累了睡。
“誰都得消耗呀,世界第一擊殺王UZI不也是肩傷不斷嗎,他才20歲。”一個打手搖著自己的右肩嘟噥著。他是這間工作室里最宅的一個,已經兩個多月沒出過門了。
工作室的老板叫柳鈞洋,之前做過兩年的代打。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之所以把辦公地點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