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的鏡頭:風格化凝視與死亡的質感
在多倫多電影節觀看了王兵的紀錄片《方繡英》。在這部作品中,王兵用一種嚴肅而沉重、冷靜而又尊重的態度來與觀眾一起觀察一位女士的逝去。
責任編輯:朱又可
在多倫多電影節觀看了王兵的紀錄片《方繡英》。在這部作品中,王兵用一種嚴肅而沉重、冷靜而又尊重的態度來與觀眾一起觀察一位女士的逝去。透過鏡頭,王兵的目光所及擴展到她的整個生存環境,乃至當地、當下的社會圖景。同時,王兵在這部影片里也還在堅持著自己一以貫之的對記錄片語言的探索,對一個藝術家來說,這種語言的探索往往更難成就。
金豹獎居然給了一部紀錄片
2017年8月12日,第70屆洛迦諾電影節閉幕,中國導演王兵的作品《方繡英》獲得金豹獎,這是該電影節歷史上第一次把具有最高榮譽的大獎頒發給一部紀錄片。這部作品幾乎贏得電影節上影評人的一致好評,也是頒獎前夕金豹獎賠率最高的作品。
《方繡英》拍攝于2016年,核心的拍攝對象是浙江一名69歲的老人方繡英。她患有老年癡呆癥8年,2015年病情嚴重,被送進康復醫院治療無效。家人于2016年6月放棄治療把她接回家中。王兵早就有拍攝她的計劃,但他同時也在拍攝自己的其他作品。在方繡英臨終前不久,王兵從方繡英家人處接到消息,趕去拍攝了她臨終前八天的時間。我們看到,王兵的鏡頭不僅在觀察方繡英。方繡英的女兒、親戚,村里其他鄰居,村莊四周的情景和生活的流動,這些都經由王兵的鏡頭呈現給我們。
在這部作品中,王兵用一種嚴肅而沉重、冷靜而又尊重的態度來與觀眾一起觀察一位女士的逝去。透過鏡頭,王兵的目光所及擴展到她的整個生存環境,乃至當地、當下的社會圖景。同時,王兵在這部影片里也還在堅持著自己一以貫之的對紀錄片語言的探索,對一個藝術家來說,這種語言的探索往往更難成就。
堅毅的凝視
在多倫多電影節觀看了王兵的紀錄片《方繡英》。這次觀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直接的觀賞經驗是難受,是想回避不看,是煩擾和心理上的巨大壓迫感和不適感。但是,經由生理上、直觀上的不舒適,我看到了作者的視聽語言上的新意,我看到了那些人們的生活質感和生存境遇。在艱難觀賞的同時,我與作者一起品味這位婦女在彌留之際的那種無力和徹底無知覺的,但又是自然存在的生命感覺。本片讓我思考和體驗生命中虛空、荒誕和無意義的那一面。我的這種難受、不適感的觀影經驗,或許可以看做就是亞里士多德說的“引起憐憫與恐懼”?通過這種不適體驗,或許我們能夠得到些許精神上的凈化、升華。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美感吧。
多倫多電影節網站對這部影片有介紹,策劃人Giovanna F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