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邏輯:從淡化考生選科博弈做起
高考改革應該盡可能減少、直至消除考生在選科、選學校和選專業方面的博弈,才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實力和職業發展規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感興趣的學校專業。這應該是高考改革的基本邏輯。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李玫琦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9日《南方周末》)
最近,教育部長表示,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立起新高考制度。2017年,在上海、浙江完成第一輪高考改革試點后,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4個省市啟動新高考改革,明年有16個省份啟動新高考改革,2019年將有9個省份啟動新高考改革。早已經宣布從2018年啟動新高考改革的廣東,近日公布了《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招生委員會關于2018年深入推進普通高等學??荚囌猩母锏耐ㄖ?,向社會征求意見。
對于上海和浙江的高考改革試點,教育部長稱,“經評估取得成功,盡管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由于上海和浙江肩負“先行先試”的改革任務,因此,對于上海、浙江試出的“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切不可掉以輕心,在其他省市推進新高考改革時,要完善高考改革方案設計。
從浙江和上海完成第一輪高考改革后的反應看,目前討論最多的是選考物理學生減少這一問題。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浙江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萬考生(其中25.01萬人報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門(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中自主選擇3門)的選擇中,相關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萬(50%);2.化學12.5萬(50%);3.地理11.95萬(47.79%),4.歷史10.88萬(43%);5.政治10萬(40%),6.物理8.95萬(35.78%),7.技術7.2萬(占比為29.2%)。也就是說,新高考選考物理的僅8.9萬人,比例僅占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的36%。
根據上海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在2017年5萬名上海高考學生中,相關科目的選考人數如下:政治14834人,歷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學22314人,生物24175人,從中可見,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學、歷史科目的選考人數。
而這一問題,從本質上分析,是新高考改革設計的3+3科目組合,存在令考生進行信息不充分的“博弈”的問題,這不但增加考生(家長)的選擇焦慮,也導致基礎教育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高考改革應該盡可能減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