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騰訊7年開放戰略 從”全民公敵”到”在騰訊的地里種莊稼”
2017年11月8日,在香港上市的閱文集團開盤后股價一路飚升,一日之間市值達到928.8億港元。
責任編輯:顧策
2017年11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參會人員開始入場。8日-9日,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召開。
2017年11月8日,在香港上市的閱文集團開盤后股價一路飚升,一日之間市值達到928.8億港元。
此時遠在2000公里之外的四川成都,近3萬名參會者正擁簇在第七屆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會場內外,傾聽著騰訊即將推出的“大內容”平臺開放戰略——市值近千億的閱文集團,正是騰訊前期內容開放戰略的成果之一。
據騰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上半年,騰訊開放平臺上的合作伙伴總數超過1300萬,合作方分成收入超過230億元。而在三年前推出的“雙百計劃”(投入100億資源,扶持100家市值過億的企業),今年已經“超額完成”:孵化的100個項目總估值已超過600億元。
大會上,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在宣布正式推出騰訊內容開放平臺的同時,還推出了新的“百億”計劃:將以100億流量、100億資金和100億產業資源,在流量和變現、投資孵化、線下文創基地等領域全面扶植內容創業者;并通過推動版權保護聯盟建設,構建起“版權保護+產業投資”的內容產業新格局與新型產業生態。
此前騰訊集團主席馬化騰在致大會的公開信中,回顧了過去一年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進程后,提出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并正在加速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的趨勢判斷。
在這一新的“數字生態共同體”時代,騰訊的企業愿景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從競爭市場中的“產業引領者”,變成“數字共同體”內的“生態維護者”和“產業賦能者”。
這一“去中心化”的生態共贏理念,源于騰訊過去七年開放戰略的成功實踐:在2011年提出“開放戰略”時,騰訊還是一家營收不足200億元的“社交平臺企業”;而到了2016年底,它已經成為一家營收超過1500億的“社會平臺網絡”。
與此同時,騰訊的企業形象也從2010年3Q大戰前令互聯網企業們驚恐不安的“全民公敵”,變成了今天在行業與區域經濟生態內廣受尊重與歡迎的“事業伙伴”。
短短七年間,是什么樣的企業基因和經營理念,為騰訊帶來了如此巨變?在這一持續不斷的轉型過程中,騰訊的經營模式和企業能力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對于這一系列問題,身為騰訊開放戰略執行者和開放平臺創造者之一的林松濤是個合適的回答者。2003年加入騰訊的林松濤是騰訊QQ歷史上第一位產品經理,率領團隊打造了QQ空間、廣點通以及騰訊開放開臺等一系列業界矚目的產品與項目,被視為騰訊開放戰略“最堅定的踐行者”之一。
南方周末記者就騰訊開放戰略等問題,對林松濤進行了獨家專訪。
“全民偷菜”催生的開放戰略
南方周末:過去幾年,傳統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模式,正在迅速從封閉走向開放。騰訊是最早提出“開放戰略”的互聯網企業,在2010年前后,騰訊是怎么跨出第一步的?
林松濤:從開放戰略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是從2009年前后就開始構思和醞釀了。當時有一款火遍大江南北的“偷菜”游戲,叫QQ農場,它的前身是一家叫做“五分鐘”的游戲公司開發的農場游戲。這是我們跟第三方伙伴合作推出的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