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比喝酒還上頭,雙十一大促卻是商家的假把戲?
原來,買東西是會上頭的。
2017年11月12日零點,2017年天貓雙11活動正式結束,阿里巴巴今年雙11全天成交額最終定格在1682億元。
經歷過雙十一廝殺的朋友們都算過那么一道讓人扎心的數學題,一邊瘋狂摔手機立志剁手,轉身卻掏出紙和筆進行華麗的演算。
“知道”(nz_zhidao)和你聊聊,雙十一大促究竟是不是商家的假把戲。
先來做一道題,已知小花想買一件原價1395的大衣,有兩種方式可選,一:跨店優惠券滿200減20,店鋪優惠券滿999元再加購指定商品立減300元,前2500名付款可減免價格最低單品一件。二、支付20元定金,享受兩倍膨脹,領券立減30元,使用50元購物津貼或店鋪滿減優惠。求,最后小花要回幾年級開始重讀數學?
當促銷和吃飯一樣習以為常
看見這些數字,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相信經歷過雙十一廝殺的朋友們都算過這么一道讓人扎心的數學題,一邊瘋狂摔手機立志剁手,轉身卻掏出紙和筆進行華麗的演算。
這大概就是促銷的魔力,商家用價格戰和營銷圈套誘惑我們上鉤,在緊張而激烈的拼手速中,囤積已久的購物欲終于得到釋放,原來,買東西是會上頭的。
美國黑五購物節是海外節日促銷的經典范本,阿里首推雙十一時曾被西方媒體稱為“山寨版的黑五”。黑色星期五誕生于1939年,幾家零售商巨頭向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請求修改在11月最后一天的感恩節日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