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三國,《權力的游戲》只能算小兒科” 尹芳夏與德譯《三國演義》
在劉備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就當時而言“過時”的儒家世界;而曹操借著新的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浪潮,成為了一個“暴發戶”。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尹芳夏花了六年時間翻譯《三國演義》,精裝本兩部合計1752 頁。她希望讀者接受這部經典之作,期待那是“某種逆向潮流的征兆,來結束140 字的碎片閱讀時代”。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
在劉備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就當時而言“過時”的儒家世界;而曹操借著新的實用主義和機會主義浪潮,成為了一個“暴發戶”。
古雅的文言文言簡意賅,言近旨遠。于我而言,一如優雅的化身。
——尹芳夏
為翻譯《三國演義》,德國翻譯家尹芳夏(Eva Schestag)在蘇黎世的羅仁譯者之家待過四五個月。譯者之家被德媒譽為“蘇黎世高地上的巴別塔”,窗外就是蘇黎世湖和阿爾卑斯山脈的美景,但對尹芳夏而言,“在那里生活,似乎像一個僧侶”。
將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譯為德語非常艱難,《紅樓夢》和《西游記》全譯分別耗費29年和17年,《水滸傳》正在重譯。而在S·費舍爾出版社的規劃中,德語版《三國演義》是一部“重量級出版物”:如果把書比做建筑物,那《三國演義》就是一座音樂大廳。
尹芳夏總共花了六年時間翻譯《三國演義》,精裝本兩部合計1752頁。“兩本容量均超過800頁的作品找到它的讀者,也許是某種逆向潮流的征兆,來結束140字的碎片閱讀時代。”她向南方周末表達了對這部經典的期許。
三國故事在東亞影響深遠,德語世界卻未必。尹芳夏形容,德語讀者的閱讀體驗仿佛追劇,“需要些耐心和時間弄懂它究竟在講怎樣一個故事”。
《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眼,后者急急拔箭,沒想到一下帶出了眼珠,遂一口吃掉,大呼:“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再往后一回,可以讀到劉安,這獵戶沒有野味招待劉備,就殺死妻子供食。
因被此類殘酷描寫震撼,德媒《世界報》評價:“讀這本書,就像在讀《尼伯龍根之歌》和《指環王》。比起《三國演義》,《權力的游戲》只能算小兒科。”但尹芳夏看到了小說的另一面:“羅貫中總能用一種克制或自若的筆法來保持行文的一貫性。”
翻譯《三國演義》要跨越更多文化和時代的差異。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被小說演繹得頗為神秘,小說102回中提及的制作方法寥寥數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