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盲人“眼睛”,反而成為負擔 尷尬導盲犬

國內殘疾人保護法的相關條款,由于缺乏細則支持,更缺乏違法后的懲罰措施,早已頻頻遭遇尷尬局面。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11月8日,廣州,中國導盲犬南方示范基地,首批“畢業”的導盲犬多拉演示避障技能。雖然中國導盲犬供應嚴重不足,但由于出行受限,部分已投入使用的導盲犬仍只能待在家中,淪為寵物。(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

導盲犬經過專業訓練,性格溫順,并無攻擊性。

國內殘疾人保護法的相關條款,由于缺乏細則支持,更缺乏違法后的懲罰措施,早已頻頻遭遇尷尬局面。

2017年2月,在擁有金毛尋回犬“呆萌”之后,保險推銷員徐健覺得,自己的世界驟然大了起來。蛋糕店、菜場,甚至接孩子放學……過去因失明而不便去做的事情,因為“呆萌”的陪伴,變得輕松起來。

對9歲因病失明的徐健而言,“呆萌”就是她的眼睛。不過,每到一個公共場所,她都得反復解釋,避免這只眼睛嚇到人:“它是導盲犬,不是寵物狗。”

每個看過電影《導盲犬小Q》的人或許都會喜歡上這種安靜的工作犬,但一到現實生活,徐健依然時時碰壁。

11月3日,攜帶導盲犬出行的徐健,由于被拒,在北京金臺夕照地鐵站待了7個小時。原本再尋常不過的一次出行,最后卻演變為一場盲人與地鐵工作人員的沖突。

同一天,著名盲人歌手周云蓬在杭州演出,經歷類似遭遇,差點露宿街頭。

這位獲得人民文學詩歌獎的民謠歌手,在深秋的寒風中,打遍了演出場地周邊酒店的電話,卻沒有一家酒店愿意接納他的導盲犬。直到通過朋友介紹的一家短租網站,才得以入住一間民宿。

雖然,允許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的法律規定白紙黑字,清清楚楚。

拒絕,拒絕,還是拒絕

10年前,中國人對于導盲犬的印象還僅是停留在電影中,2004年的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號稱感動了一億亞洲人。10年后,中國的導盲犬,已分布在全國28個省市。

鋼琴調琴師陳燕,是中國最早一批擁有導盲犬的盲人。自從有了導盲犬珍妮后,這幾年,她走遍了全國,除了比較友好的西藏,她感覺處處碰壁,成了不受歡迎的人,“我的世界反而變小了”。

餐館、商場都不能去,出租車也不能坐,酒店幾乎都拒絕她入住。她去成都坐地鐵,卻遭遇要求出具導盲犬的出生證。

2015年,北京地鐵開放導盲犬進入之前,她曾11次闖關天通苑地鐵站,只有兩次僥幸通過。而兩年前,北京就已立法允許導盲犬進入地鐵。

不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