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紅樹林”有了新婆家 公益組織“托管”生態公園

地方政府的園林或林業部門負責管理維護的公園、濕地,保障其正常運轉,這是大多數公眾的印象。然而,在深圳,政府將紅樹林生態公園托管給了一家公益組織,這在中國尚屬首例。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曹婧淳 劉婷婷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魚塘清澈的水面倒映著四周的高樓大廈。(南方周末記者 衛佳銘/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

地方政府的園林或林業部門負責管理維護的公園、濕地,保障其正常運轉,這是大多數公眾的印象。然而,在深圳,政府將紅樹林生態公園托管給了一家公益組織,這在中國尚屬首例。

越過一叢叢低矮的紅樹林,走過蜿蜒的步道,一方清澈見底的湖水中,成群的魚兒在輕盈地舞動身軀。五六只白鷺在水面上方低飛嬉戲,不遠處一只蒼鷺筆直地立在水中,紋絲不動,仿佛在等待遠方的歸客,難怪被賜予綽號,名曰:“老等”。

與這一幕自然圖景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遠處鱗次櫛比的高樓。這里是中國首個由政府規劃建設、委托公益組織管理的城市生態公園——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以下簡稱“生態公園”)。

深圳紅樹林基金會(以下簡稱“紅樹林基金會”)接手生態公園兩年來,這里正逐步成為深圳市民參與生態保護、接受自然教育的新平臺。

CBD旁的生態公園

紅樹林基金會副秘書長閆保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1990年代起,因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需要,被視作城市名片的紅樹林也遭受了相當程度的破壞。

據介紹,目前深圳市真正保留下來的原生態紅樹林濕地只剩下始建于1984年10月、并在1988年5月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而在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三百多公頃的土地上,紅樹林覆蓋率僅占百分之三十。

而總占地面積約38公頃的紅樹林生態公園,最南端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僅一線之隔,屬于同一個生態系統。公園原本也是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卻在1990年代初因城市建設所需被劃出保護區的紅線范圍。即便如此,生態公園(南區)仍然是聯結香港和福田兩個濕地廊道的重要橋梁。與此同時,以生態公園南區、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標識的整個深圳灣區域,還是國際候鳥遷徙中途的重要棲息地,每年有上千只來自西伯利亞等地的候鳥在此越冬。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在生態公園建設前,由于未被劃入紅樹林保護區邊界,該區域除了南側保有一片人工紅樹林之外,其余土地上聚集了三十多家商戶和一百多處違法搭建。灘涂濕地在人為破壞的情況下失去了本來面貌和原有的生態功能,同時也對相鄰的保護區內動植物造成了極大的生存威脅。從小在深圳長大的紅樹林基金會工作人員溫家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前深圳本地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北方飛來的)候鳥白天在深圳(灣)吃飯,晚上回香港睡覺。

2012年4月,為了恢復新洲河口濱海生態環境,同時給市民提供一個體驗紅樹林濕地、認識生態保護重要性的場所,深圳市政府決定建設紅樹林生態公園。“福田區城區中心原本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