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首腦熱線里的門道
責任編輯:姚憶江
從首腦間通話的方式、次數和內容,總能找尋到兩國外交脈絡的蛛絲馬跡。
2017年2月,習近平與特朗普通了電話,2017年10月,習近平應約同特朗普通話,通話選取時間上的一“晚”一“早”,折射出中美兩國不同階段的微妙關系:前者是因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的不當立場,后者則是為即將到來的訪華之行開個好頭。
南方周末記者根據《人民日報》公開報道梳理發現,自2017年以來,習近平先后與國際組織領導人、外國首腦及政府首腦通電話15次,平均每月超過一次,主動通話5次,應約通話10次。與習近平通話次數最多的元首正是特朗普,已有8次。
2017年11月6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開啟首次亞太之行。一個備受關注的細節是,包括特朗普在內的美國眾多高官,頻繁使用“印太”一詞以替代“亞太”。
事實上,這一新概念,從特朗普的首腦熱線中就可初見端倪。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表示,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已與“印太”地區領導人通了43次電話。
作為世界上保密級別最高的電話線路,首腦熱線是一種神秘的交流方式,許多通話內容屬于保密范疇。即使部分內容最終向外公布,在很多人看來,基本上也是枯燥的外交辭令。
不過,從首腦間通話的方式、次數和內容,總能找尋到兩國外交脈絡的蛛絲馬跡。
“避免擦槍走火”
2017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與特朗普通了電話,這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半個月后,兩國元首的第一次通話。
2017年10月,習近平應約同特朗普通話,這通電話,來得迅速及時。這是習近平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半天后,兩人的第一次通話。
業內人士分析,通話選取時間上的一“晚”一“早”,折射出中美兩國不同階段的微妙關系:前者是因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的不當立場,后者則是為即將到來的特朗普訪華之行開個好頭。
“最初的大國熱線,主要是在容易出矛盾的大國之間。目的是在發生重大事件時能及時溝通,避免擦槍走火。”資深外交家、上合組織秘書處前副秘書長高玉生曾對媒體如此介紹。
歷史上第一條首腦熱線,的確產生于兩個對手之間——美國與蘇聯。1962年,蘇聯應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的求援申請,決定把中程導彈運往古巴,震懾美國。
在運輸過程中,被美國發現。時任總統肯尼迪封鎖古巴海域,準備進攻古巴。核戰爭的陰影籠罩整個加勒比海上空。
接連的書信往來,使雙方最終冷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