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退出,環保組織指責 皮草業救贖記

“按養殖行業正常操作來說,活剝動物皮毛的情況并不存在?!?/blockquote>

責任編輯:汪韜

2017年11月12日,中國肅寧國際毛皮交易中心,開著面包車,售賣狐皮、貉子皮等的皮草商人們。(南方周末實習生 羅逸爵/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

中國皮草業:“按養殖行業正常操作來說,活剝動物皮毛的情況并不存在。”國際毛皮協會制定了全球毛皮溯源計劃,中國的示范場評選也是溯源計劃的組成部分。

環保組織:無論活剝行為是否依然存在,只要皮草養殖場仍在養殖、剝皮,虐待就不可能避免。“把動物用毒氣成批毒死、電死的手段依然很殘酷。”

作為一個東北媳婦,蘇韻自己的選擇:在養貂廠工作,但自己不穿皮草。

她知道,有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在“抵制皮草”。

有動物保護主義者穿上染上鮮紅顏料的動物裝,扮成“被剝皮”的動物在服裝店前抗議;將數萬根鋼針插進動物模型做成雕塑,以警示其所遭受的“剝皮拔毛”之苦。

抵制是有效的。繼意大利時裝品牌Giorgio Armani之后,2017年10月,國際知名品牌Gucci提出將從2018年開始禁用動物皮毛。抵制皮草的明星裸照、“活剝皮毛”的小視頻再次引發熱議。

為此,中國皮革協會(產業部)主任黃彥杰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按養殖行業正常操作來說,活剝動物皮毛的情況并不存在。”

知名服裝品牌退出,替代產品革新,消費者質疑,毛皮經濟正進入寒冬。不斷規范繁育利用標準,改善動物福利的皮草養殖業,能“回春”么?

中國肅寧國際毛皮交易中心里的皮草商人們。(南方周末實習生 羅逸爵/圖)

瘋傳的“活剝”視頻

2005年,在蘇韻工作的養殖場,老板徐家寶開始進口水貂進行養殖。

這種相貌可愛的動物,一身白色、棕色、黃色等光鮮又柔順的皮毛,自古便是保暖圣品,有“裘皮之王”的美稱。

在古典小說《金瓶梅》中,潘金蓮曾向西門慶討一件貂皮襖,價值六十兩銀子,相當于一品官員一個月的薪水。

1960年代被推上時尚舞臺后,皮草又成了“貴氣”“奢華”的象征。除了貂,還有狐貍和貉,這些野生動物馴化為飼養動物,和雞鴨牛羊類似,成排馴養在籠舍里。

為抵御天寒地凍,對皮草最熱衷的當屬俄羅斯人。蘇韻就記得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哈爾濱,穿著貂皮的貌美白俄女性越來越多。后來,“買貂”成了東北女人的“執著摯愛”。“在哈爾濱,家里有十件以上貂皮的女性為數不少。”徐家寶說。

中國人的養貂行業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為出口創匯,先從蘇聯引進了一批東歐水貂,后又引進美國水貂,主要以國營養殖為主。

美國華盛頓,進行反皮草示威的動物保護組織志愿者。(視覺中國/圖)

2005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徐家寶是國內最早一批“入行”的民營企業家。從電纜生意轉行的徐家寶在丹麥的農場考察,不僅帶回了優質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