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性別教育?
2010年韓國政府更設立性犯罪前科信息網站,讓有需要的民眾可以登入網站,查尋自己住家附近性犯罪前科者的相關資料。各個學校更可以查到1公里半徑范圍內的性侵犯罪者信息,加強防范。
責任編輯:戴志勇
性教育嚇壞孩子?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
2010年韓國政府更設立性犯罪前科信息網站,讓有需要的民眾可以登入網站,查尋自己住家附近性犯罪前科者的相關資料。各個學校更可以查到1公里半徑范圍內的性侵犯罪者信息,加強防范。
前一段海峽兩岸不約而同地發生了與性別教育有關的憾事。一位是浙江大學的知名楊姓教授,在情感空白中,被一名女博士生欺騙七八年的情感,不但付出辛苦賺來的金錢、過程中涉嫌幫忙論文操刀,最后還在人、財兩失中,失去了寶貴的性命。另一件則是驚動臺灣社會的年輕作家林奕含的生命隕落。林女士透過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描述一個補習班老師,如何利用教師職權,長年誘奸、強暴、性虐待未成年的女學生們。
這兩件事分別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討論與撻伐。當事人(如楊教授)何以讓自己深陷危境,多年受騙而不自知?林姓作家被性侵后,竟未能在第一時間提出報案,錯失懲罰狼師的機會,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我們的社會過于保守,還是教育中缺少性別教育的素養?上述的憾事如何加以防范,避免一再重演?
大學的性別教育課程
為此,許多國內外大學,都會開設“性別教育”相關的通識課程,有別于一般強調以專業知識與素養為主的“知性”課程,性別教育大多屬于生命教育之一環,強調與學生生命經驗相結合,去喚起“情與意”的體驗與學習。多數課程特別重視師生的互動,檢視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性別迷思與偏見”,并透過不斷討論兩性生理、心理發展的差異,性別角色社會化歷程,家庭學校職場與社會文化中之兩性關系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