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碳市場等待發令槍

機構投資者雖然入市比較晚,但是活躍度甚至超過了控排企事業,有的試點,投資機構在交易所的交易量和開戶數量甚至超過了控排企事業數量。

責任編輯:何海寧

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即將啟動,但仍有不少企業在觀望。圖為2015年北京金博會上,北京環境交易會展臺。(視覺中國/圖)

機構投資者雖然入市比較晚,但是活躍度甚至超過了控排企事業,有的試點,投資機構在交易所的交易量和開戶數量甚至超過了控排企事業數量。

“碳市場核心是管制,其實就是加在企業頭上的緊箍,現在很多討論都是在交易上,大家都對交易感興趣,碳市場是cap and trade,核心在于cap(總量管制),而不是在于trade(交易)。”

2017年11月18日,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3)在德國波恩閉幕。在為期兩周的會場上,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見到了不少同行,都不約而同談到了中國統一碳市場問題。

據媒體報道,中國碳排放交易中心有望加快啟動,預計交易中心定在上海,登記系統將放在湖北。

早在2011年,國家便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七個省份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而非試點地區也已不甘人后,2015年以來,江蘇、甘肅、新疆、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先后公布了碳市場建設方案。

不過,據南方周末采訪,目前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在制度設計上存不確定性,一些企業仍在觀望。“對于廣東試點大多企業來說,到底能不能統一,統一之后是什么局面,大家都在觀望。”廣州微碳公司碳資產部總監蔡超說。

“這是一個新的制度設計,一方面有利于碳減排,但也涉及一些區域利益格局問題,所有進展一直是比較謹慎的,甚至是緩慢的。”周永章說,“碳市場是勢在必行。”

試水四年

回溯到2013年6月18日,國內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約5個月后,在上海市環境能源交易所的大樓里,隨著一聲響亮的鳴鑼聲,上海市碳排放交易亦正式啟動。

亓燕艷參與了上海的啟動儀式。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