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于廢墟之上重生
一場在帳篷中舉行的婚禮,一個個在帳篷中誕生的新生命,愛與希望讓這片土地重生……
在陜西重災區略陽縣一頂救災帳篷里,濟南軍區裝備部某倉庫戰士何宏林舉辦了已經推遲三次的婚禮。證婚人張玉民在為新人深深祝福的同時,心中悲喜交加。張玉民是略陽軍供站站長,他的妻子在地震中遇難。
在綿竹野戰方艙醫院,震后被轉移出來的綿竹市興隆鎮孕婦韓靜由于胎位不正,急需進行剖腹產,在綿竹地區救災的解放軍255醫院醫護人員使用野戰方艙醫院內設的手術室,成功為她進行手術,生下一名男孩。
在北川,縣醫院的200多名醫護人員地震后僅存15人,所有醫療器械損毀無法使用。5月18日凌晨,由沈陽軍區總醫院和463醫院的兩支醫療隊組成的沈陽軍區北川野戰醫院在北川縣擂鼓鎮開始接診病人,成為北川唯一一所大型綜合性野戰醫院。10多天來,126名醫護和后勤保障人員不分日夜,24小時接診。截至目前,已為災區的5000多名群眾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并進行了400多例外科手術。
一場“悲喜交加”的帳篷婚禮 6月4日,一對新人和證婚人張玉民(后右)等在婚禮舉行前向遇難同胞默哀。
何宏林(左二)在婚禮上將收到的3000多元禮金作為“特殊黨費”交給軍供站站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張玉民(右一)。
綿竹震區:野戰方艙醫院迎來新的生命 5月26日,韓靜親吻剛出生的孩子。當日,震后被轉移出來的綿竹市興隆鎮孕婦韓靜由于胎位不正,急需進行剖腹產,在綿竹地區救災的解放軍255醫院醫護人員使用野戰方艙醫院內設的手術室,成功為她進行手術,生下一名男孩。韓靜的丈夫王軍為孩子取名王震奧。
野戰方艙醫院院長劉建軍高興的抱起剛出生的嬰兒。
身著軍裝的“白衣天使” 6月2日,沈陽軍區北川野戰醫院的護士長駱寧在護理在野戰醫院帳篷內出生的嬰兒。 “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很多重災縣的醫療機構遭受重創。北川縣醫院的200多名醫護人員地震后僅存15人,所有醫療器械損毀無法使用。5月18日凌晨,由沈陽軍區總醫院和463醫院的兩支醫療隊組成的沈陽軍區北川野戰醫院在北川縣擂鼓鎮開始接診病人,成為北川唯一一所大型綜合性野戰醫院。10多天來,126名醫護和后勤保障人員不分日夜,24小時接診。截至目前,已為災區的5000多名群眾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并進行了400多例外科手術。這些穿著軍裝的“白衣天使”成為北川上萬名群眾生命健康的守護神。
甘肅武都:“帳篷產房”迎來107個小生命 6月4日,產婦楊虎玲和她的孩子在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的帳篷內休息。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在5月12日地震發生后開辟了“帳篷產房”。截至6月4日,這里已經迎接了107個小生命。
武都區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護士在為新生兒喂奶。
帳篷生活 6月4日,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鎮4歲的小女孩張譽文(右)和她的小伙伴在帳篷前玩耍。 四川省彭州市在大地震中14個鄉鎮受災嚴重,在當地政府和全國各地的大力關懷和幫助下,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情緒穩定,生產生活逐步恢復。
網絡編輯:mer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