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為何越來越偏愛小眾香?
小眾香水成為香水廣告業的營銷新熱點,甚至作為“商業香”的對立面,在部分消費者眼中形成一個新的鄙視鏈。
責任編輯:吳悠
精致的小眾香水精品店,每款香水都獨一無二。
“這十款冷門小眾香你一定要嘗試。”“瞄準這十個高逼格小眾香水品牌,從此告別街香。”這些推廣文章在香水評價網站上占據一席之地,吸引著消費者的眼球。小眾香水成為香水廣告業的營銷新熱點,甚至作為“商業香”的對立面,在部分消費者眼中形成一個新的鄙視鏈。
小眾香水的概念最先由法國香水基金(Fragrance Foundation)提出,在英文中“Niche”,直譯為“小眾”,是與香奈兒(Chanel)、愛馬仕(Hermes)、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等主流香水、商業香水區分開的獨立品牌、設計師品牌香水。這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它們的銷量不斷增大以至于超過大品牌香水,那么便不再是小眾香了。在中國,這個概念被進一步細分,用料好、價格較高,僅在少量的專賣店銷售的沙龍香水也屬于小眾香水。
近年來,以“小眾”這一概念打入市場的香水有不少成功案例。雅詩蘭黛(Estee Lauder)旗下的高端香氛品牌祖瑪龍(Jo Malone),從私人調制的沙龍香,到在世界各地的高端柜臺上占據一席之地,于雅詩蘭黛最新公布的2017財年報告中銷售額增速超過兩位數,是雅詩蘭黛集團香水實現銷售額10%增長的有力引擎。雅詩蘭黛、資生堂(Shiseido)、歐萊雅(L'Oréal Paris)集團近年來都分別收購了小眾香水品牌,擴充香水業務板塊,形成香水業新布局。分散的小眾品牌香水過去三年在市場創造了近25億美元的價值,占全球香水市值近10%,且保持著增速。與此相反,香水大品牌們的市場占有率年年停滯不前。據市場研究公司PND集團數據顯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