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修改,3億病人恐一夜“患”上高血壓
依據美國最新高血壓指南,患者比例上升了14個百分點。而按中國人口基數計算,將增加約一倍(3億)的新病人?!耙挥X醒來就成為高血壓病人”會成為現實嗎?
責任編輯:袁端端
中國高血壓患者人數超過2.7億,但控制率不足20%,因而早期預防需要格外重視。圖為湖南省張家界市天門中學的學生們在主題為“預防高血壓從娃娃抓起”的橫幅上簽名。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一夜“患”上高血壓 美國修改指南,中國恐增3億病人》)
依據美國最新高血壓指南,患者比例上升了14個百分點。而按中國人口基數計算,將增加約一倍(3億)的新病人。“一覺醒來就成為高血壓病人”會成為現實嗎?
中國的臨床指南被指受國際左右已久,很多臨床醫生普遍按照歐美制定的指南大劑量開藥。
中國專家們的結論是:美國指南的前提沒錯、結果沒錯,但并不適合中國。而即將發表的2017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會維持140/90的準入指標。
一覺起來,32歲的張懸(化名)發現自己成了“高血壓病人”。
這一判斷來自美國最新高血壓指南。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3日,美國將此前國際上通行、以140/90毫米汞柱(單位同下)為線界定的高血壓標準,降低到了130/80。這也是時隔14年來,美國指南首次更新這一指標。
于是,不僅收縮壓長期徘徊在135的張懸成了“病人”。手術臺上的醫生、講臺上的教師、長途汽車的司機……都可能從潛在風險人員“轉正”為高血壓患者。
中國高血壓領域專家將大洋彼岸這一變化,形容為“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
與此同時,《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7年修訂版)》出臺在即,作為業內標桿的美國版指南做出的巨大改變,中國指南“跟還是不跟”是專家們討論的重點。
小小10毫米的汞柱之爭究竟意味著什么?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到的多位專家表示,從科學上說,美國版指南并無顯著漏洞,但不同患者群體中需要進行干預的血壓水平本身具有差異,無需跟風。
此外,在一二線城市,中國臨床指南被指受跨國藥企利益驅使已久,而基層醫療對指南使用率低,這一影響范圍深遠的調整開始讓學術界重新審視中國指南的自身問題。
半夜守候指南更新
13日凌晨天還未亮,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教授張宇清就披著衣服起了床,開始刷新頁面。隨著鼠標點擊聲,張宇清的臉在夜色中一明一暗不斷切換。
4點12分,美國高血壓雜志(Hypertension)網絡版掛出了最新高血壓指南。張宇清數了數,有481頁。幾天前,他們特意花上199美元買了賬號來看。那天凌晨,中國高血壓聯盟的核心專家和張宇清一樣,大多在看指南中度過。
“當時我就知道,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中國高血壓指南制定單位、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長陳魯原邊讀指南邊抑制不住感嘆。幾天后,中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印證了他的判斷。
這份《2017版成人高血壓預防、檢出、評價和管理指南》(簡稱ACC/AHA指南,或美國新指南),是由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和美國心臟聯合會(AHA)等11個學術團體共同制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