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基金會探索: 再造一個全新的“蛇口模式”?

四十年前的大膽嘗試成就了改革開放的“蛇口模式”,如今的蛇口社區基金會是否也能成為社區基金會中的“蛇口模式”?

責任編輯:呂宗恕

2015年4月20日,蛇口居民齊聚四海公園里的東林茶館,討論成立蛇口社區基金會。(蛇口社區基金會/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

蛇口社區基金會秉承尊重社區居民自愿參與、民主、自治的原則,理事會開會必須使用羅伯特議事規則,確立捐贈人代表大會為蛇口社區基金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由捐贈人代表選舉理事、監事、修改基金會章程等。

四十年前的大膽嘗試成就了改革開放的“蛇口模式”,如今的蛇口社區基金會是否也能成為社區基金會中的“蛇口模式”?

“沒有人附議的話,這都不是一個議案”,2017年11月12日,蛇口社區基金會理事會開到一半,周為民糾正了會議流程。使用羅伯特民主議事規則兩年多,這樣的學習仍然在不時進行著。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社區基金會一度因居民自發創建、民主選舉理事會備受多方關注。其包含的“社區基金會”的定義尚無統一定式,只要動員本地資源,以適合本地的方式解決社區問題,都可以叫做社區基金會。

1914年美國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社區基金會——克利夫蘭社區基金會。2000年后,社區基金會在全球數量增長迅速,近幾年則在我國多個城市蓬勃發展。作為一股新生力量,人們對它的認識和定位尚不清晰,諸如社區基金會的概念、設立、治理、運營及能力建設等。

社區基金會被視為是轉型社會治理下的一個新實踐,是社區資源鏈接者,而蛇口社區基金會則成為正在探索的獨特案例。

四海那個茶館

2015年4月20日,位于深圳市南山區四海公園里的東林茶館即將結束它作為公共空間的時光,因產權問題交回公用。兩個月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到茶館,倒不是紀念它,而是為98歲的袁庚祈福,看《我與袁庚圖片展》。

“袁庚是精神領袖,是一個時代的象征。”64歲的周為民先生表情嚴肅。受袁庚開明作風感召來到蛇口的時候,他才29歲,到招商局的宣傳部門工作。在這之前的1979年,袁庚主持建立蛇口工業區,比深圳特區還早一年打開了一扇小窗。他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并以“四小龍”為參照,建設出口加工區。周為民印象很深,當時的蛇口沒有發生一個干部貪污腐敗的案件,當時的《蛇口消息報》可以直接發表批評袁庚的文章,蛇口的管理委員會是老百姓自己選的。

同樣的記憶烙印在許多當年的拓荒者身上。他們來到四海公園參與袁庚祈福會還有一個目的,捐錢創建蛇口社區基金會。早在前兩年的袁庚祈福會上,他們醞釀出了一個致力于社區發展的公益基金。2014年12月14日,89位生活或工作在蛇口的社區居民每人捐款1000元,創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