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糧”時代 城里人看得懂這個故事嗎?
“藝術界講體驗生活,而這些生活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是永遠也體驗不到的?!?/blockquote>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電影《麥穗兒黃了》改編自秦嶺的中篇小說《皇糧》,講述的是一位驗糧員因農業稅取消而身份驟變,婚戀、家庭和個人命運由此跌宕沉浮的故事。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城里人看得懂這個故事嗎? 作家秦嶺追憶“皇糧”時代》)
甘肅東南到陜西關中一帶,布谷鳥長鳴時麥黃四野。成千上萬甘肅麥客東走潼關,一天天往回收割,割到家門口,基本就到交“皇糧”的時候了。
幾十里的崎嶇山道上,丈夫們背著裝滿小麥的麻袋,妻子們臂挎雞蛋籃子,小娃娃們手里拎著菜籽油瓶,年邁的大爺大娘吆喝著一頭頭大肥豬,目的地是公社或鄉里的糧站和收購站。有個小伙伴因為偷吃了自家母雞產的一只生雞蛋,當天就被學校開除,還挨了家長一頓驢鞭。
在作家秦嶺的記憶里,甘肅東南到陜西關中一帶,布谷鳥長鳴時麥黃四野。成千上萬甘肅麥客東走潼關,一天天往回收割,割到家門口,基本就到交“皇糧”的時候了。
2017年6月12日,由秦嶺作品改編的電影《麥穗兒黃了》在甘肅省莊浪縣開機。他試圖在老家天水市秦州區找一塊拍攝夏收開鐮的麥地,卻頗費周折。如今麥田難覓,坡前坡后多為經濟作物和開發用地。最后,區政府幫忙在城郊山梁上找到一塊麥田,并臨時開辟供劇組進駐的土路。
1980年代末,秦嶺從天水市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分配到秦州區一所偏遠的鄉村中學當語文老師。因協助鄉政府寫材料有了些名氣,他在1991年被區政府調去當了四年秘書;基于類似原因,他后來被在天水掛職的天津官員看中,調往天津工作,現在擔任天津市和平區文聯主席。
作家秦嶺。
作為跳出農門的作家,秦嶺親歷了人民公社、“包產到戶”、農民進城打工及農業稅取消幾個階段的社會變遷,作品緊緊圍繞著農村和農民的命運展開。在他看來,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在2006年取消,不僅歷史性地減輕了農民負擔,而且使他們獲得了精神解放和人格尊嚴。
“我試圖通過再現‘皇糧’這段歷史,來反映中國農民的精神世界。‘皇糧’在我們這個時代取消以后,農民的內心是復雜的。”秦嶺認為,“皇糧”是中國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一段記憶,“中國鄉土小說、影視、戲劇如果離開‘皇糧’的投影,一定是不完整的。”
近年來,秦嶺以老家甘肅天水的鄉村生活為背景創作了《皇糧鐘》《皇糧》等“皇糧”系列小說。2005年,他發表該系列的第一篇《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寫一個自家屋頂的瓦片被人砸掉的鄉村驗糧員的故事。小說獲得全國首屆“關注三農”梁斌文學獎,并改編成電影。
電影《麥穗兒黃了》原名《皇糧》,改編自秦嶺的中篇小說《皇糧》,小說由作家岳南推薦給長春電影集團。在這部電影中,一位驗糧員因農業稅取消而身份驟變,婚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