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70千米:超級火山的真相
即便無法把感應器放進火山,科學家也能看見圣海倫火山的內部結構,預測它什么時候會出現下一場致命的爆發。
責任編輯:朱力遠
現在圣海倫火山還處于平靜期,但是這座火山不會一直這么平靜下去。
(本文首發于2017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
即便無法把感應器放進火山,科學家也能看見圣海倫火山的內部結構,預測它什么時候會出現下一場致命的爆發。
1980年5月18日的清晨,美國波特蘭的自由攝影師阿琳·愛德華茲(Arlene Edwards)和她19歲的女兒茱蓮妮(Jolene)開車穿過哥倫比亞河,來到位于華盛頓州西南部的一塊露頭上,這里有一塊出露很高的巖石。愛德華茲就在巖石上架起相機,開始觀察位于她們東南方向十多千米外的圣海倫火山。就在前2個月,圣海倫火山已經噴發出一些火山灰和水蒸氣了。而愛德華茲和她女兒,還有周圍十幾位觀察者都認為,他們與火山保持著安全距離。那是一個美好的星期天早晨,風和日麗,萬里無云,唯有火山的上方飄著火山灰,使整座火山顯得雄偉而具有威懾力。
突然,圣海倫火山北邊的整片山地都開始向臨近的山谷滑動。一股灰色的巖石粉末和熾熱的氣體憤怒地從山上的空隙中噴出,像烏云一樣。這團云朵迅速膨脹,布滿東邊的天空,然后向愛德華茲和她的女兒沖來。當“烏云”擊中了她們所在的觀察點時,把愛德華茲吹到了300米外的地方,她的遺體被掛在山脊下的一棵鐵杉樹上。茱蓮妮的遺體是在她母親的皮卡車附近發現的,死于火山灰窒息。當時還有55人遭遇了這場災難,他們不是被折磨致死就是身負重傷,就連地質學家也沒想到,這次噴發會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
三十多年后,就在離愛德華茲母女架設相機幾百米的地方,華盛頓大學地震學專業的研究生卡爾·烏爾伯格(Carl Ulberg)又來到了這里。烏爾伯格跪在重新生長起來的草木中,整理半埋在地下的一個大型塑料冷藏器。冷藏器的蓋子布滿了污漬,就像蓋在地下的艙口一樣。他把手伸進一堆雜亂的電子設備和電線中,掏出一個內存卡。遠處的圣海倫火山還在陽光下閃爍,2004到2008年間的噴發的巖漿也早已冷卻,堵住了整個火山口。
烏爾伯格抽出記錄了圣海倫火山近6個月地震數據的內存卡,把它放進了一個塑料便攜箱里,隨后又給記錄儀插了一張新卡。“這就是我們研究火山內部發生了什么的工具。”烏爾伯格望著圣海倫火山說。
過去3年間,圣海倫火山周圍布滿了記錄這片地區地震波的臺站,除了眼前的這個,還有69個。這些臺站不僅能記錄地震帶來的波動,就連海岸線上的波浪撞擊帶來的微小波動,也能被記錄下來。這些設備都屬于“圣海倫火山巖漿成像”(Imaging Magma Under St. Helens)項目中的一部分,簡稱iMUSH。iMUSH是追蹤熔融巖石從地球內部到地表運動過程的項目,科學家希望清晰地展現一座火山內部的管道系統,揭示迄今為止從未見過的地下世界。在很多人看來,這個項目顯得雄心勃勃,但又細致入微。
從傳統的角度出發,科學家認為火山的結構非常簡單:地下深處藏著一個儲存巖漿的空間,麥稈一樣的管道可以向地面延伸,使巖漿室可以和地表連接。但是,在圣海倫火山中,熔融巖石與好幾個巖漿室互相連接,巖漿可以在內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