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新加坡簽署協議變相增設海外軍事基地?
海軍合作協議強調要加強海上安全、聯合演習、“臨時使用彼此的海軍設施”以及相互的后勤支持。
責任編輯:姚憶江
印度國防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
據《印度時報》網站報道,11月29日,印度和新加坡簽署了一項海軍協議協議,由印度國防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與來訪的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會談后簽署了一項海軍合作協議。海軍合作協議強調要加強海上安全、聯合演習、“臨時使用彼此的海軍設施”以及相互的后勤支持。
報道認為,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日益擴展的能源供應的必經之路,能夠方便地在新加坡港口加油和停泊,將有助于增強印度軍艦和飛機在馬六甲海峽以東的行動能力。
報道還聲稱,加強與新加坡、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的軍事聯系,符合印度整體的“向東行動”政策。
印度的“東向”政策
在印媒報道中,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向東行動”政策。該政策可以說是此次印度與新加坡簽署相互使用軍事基地協定的戰略基礎。
而該政策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
20世紀末,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印度國內受制于“尼赫魯式”發展模式影響較深,且在外部失去了之前眾多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經濟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
而印度在獨立前后,一直將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奉為其國家的重要戰略。為實現這個目標,印度政府于1991年正式確定出臺和開始實施“東向”政策。
“東向”政策主要是指發展與東南亞的關系。進入21世紀后,印度在注重強化其與東盟國家關系的同時,還將發展與日本、澳大利亞及韓國的關系放在了本國外交的側重面上。
實際上,印度實施該政策不乏安全方面的考慮。
印度內閣秘書處秘書B.Raman稱,印度的任何所有國家安全學說都必須考慮兩個國家&mda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