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三十年無新藥,過半數終棄療 被遺忘的女性“沉默殺手”
和大部分癌癥治療領域的突飛猛進、新藥迭出相比,卵巢癌已近三十年沒有出現新的一線用藥。
責任編輯:何海寧
27歲的西安女孩張瑩患上了卵巢癌,病痛讓她總是蜷縮著。媽媽說,她看上去像個娃。(視覺中國/圖)
和大部分癌癥治療領域的突飛猛進、新藥迭出相比,卵巢癌已近三十年沒有出現新的一線用藥。
難發現、難診斷、難治療導致卵巢癌的存活率多年幾乎沒有提高。如今,靶向藥PARP抑制劑的出現,將為停滯多年的晚期卵巢癌治療帶來曙光。
六十歲之后,新加坡人陳賽云習慣了以數日子的角度眺望死亡。她曾被宣判“時日無多”,對于自己被延長的生命,她很滿意。她剛從以色列旅行歸來,又在計劃新的目的地;每到周五,還會在家為教友們烹制晚餐。唯有消瘦的面龐、時而麻木的左臂和長時間說話后被“掏空”的疲乏感在提醒她:自己是個晚期卵巢癌患者。
偶爾,她忍不住會想:“如果能早一年檢查出卵巢癌,是不是會少些痛苦?”
醫生最有發言權。2017年11月27日11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醫師吳小華剛剛結束他當天第一臺手術,在這個手術臺上,卵巢癌是他最常面對的惡性腫瘤。“我們醫院一年就收治1000例左右的卵巢癌,半數都是晚期復發、無處可去的患者。”
和大部分癌癥治療領域的突飛猛進、新藥迭出相比,卵巢癌已近三十年沒有出現新的一線用藥(指首選或標準藥物,耐藥以后再選擇二線用藥),長期存活率也幾乎沒有提高。因為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無法忍受化療等因素,約7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最終主動或被動放棄治療。
“我們的診療進展仍不夠快,每年的死亡人數就是很好的說明。”2017年11月1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上,國際婦科腫瘤協會前主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邁克爾·弗里德蘭德在評價過去30年間全球卵巢癌診療進展時感嘆。不過,南方周末記者在會上得知,隨著一種名為PARP抑制劑的靶向藥物的出現,卵巢癌患者將最大限度地維持治療效果,延遲復發時間。
沉默的殺手
陳賽云是在一次例行體檢中發現身體出現異常的。上年紀后,每年秋天,她都會去做一次宮頸刮片。2014年10月,檢測結果顯示“二級”,這意味著她需要做進一步檢查。陳賽云去了新加坡多家醫院,卻沒查出任何問題。
真正讓她感到不安的是2015年2月。在餐廳和家人共進晚餐時,嚴重的大出血不期而至,“鮮血很快就浸滿我的整條褲子和鞋子”。丈夫趕緊叫來救護車,將她送至離餐廳最近的亞歷山大醫院。醫生懷疑結腸出了問題,卻始終找不出確切病因。
在私人醫生的建議下,陳賽云被轉到私立醫院。CT檢查的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體腔內早已一片混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