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軍藝的故事
1984年,懷中先生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創辦文學系,并出任文學系主任,首屆招收35名學員,都是軍官,低的排職,高的副師職。
責任編輯:朱又可
解放軍藝術學院1984年首屆文學系35名同學合影。前排左起:王蘇紅、劉宏偉、常青、丁小琦、于勁、成平、王海鸰、劉再光。2排左起:劉英學、何繼青、黃彥生(雷鐸)、黃獻國、沈一鳴(沈石溪)、王江水、張俊南、徐廣澤。3排左起:朱向前、金輝、李荃、李本深、董保存、徐軍、宋學武、錢鋼、陳曉東。后排左起:苗長水、尹衛星、崔京生、管謨業(莫言)、張波、李存葆、宋國勛(葉雨蒙)、施金虎(施放)、傅寧軍、陳道闊。
(本文首發于2017年12月14日《南方周末》)
1984年,懷中先生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創辦文學系,并出任文學系主任,首屆招收35名學員,都是軍官,低的排職,高的副師職。入學時,李存葆38歲,莫言27歲。女同學中有未婚的,男同學都成家了。當時除了莫言不為人知以外,個個都在軍中小有名氣。后來,他們中許多人都成了文壇的佼佼者,如莫言、李存葆、王海翎、宋學武、朱向前、黃獻國、李本深、錢鋼、雷鐸、沈石溪等。
舞會和圣誕節
沈石溪
動物小說家
徐懷中先生在大陸文壇德高望重,在1960年代曾寫過《無情的情人》這樣具有轟動效應的作品,受人尊敬。1984年,懷中先生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創辦文學系,并出任文學系主任,首屆招收35名學員,我有幸考了進去。同學中有許多人后來都成了大陸文壇的佼佼者,如莫言、李存葆、王海翎、宋學武、朱向前、黃獻國、李本深、錢鋼、雷鐸等。
我雖出生在大都市上海,但屬于上海最底層的市民,又在云南邊疆生活了16年,就讀文學系前,精神世界是封閉型的,土得掉渣。我在文學系第一次參加舞會,感嘆一個普通的生命竟然也能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下忘情旋轉。最使我感到震驚的,是第一個學期臨近期末時,懷中先生組織我們過了一次圣誕節,這也是我自出娘胎以來的頭一遭。圣誕節,光聽這名字就洋味十足,似乎還有一種數典忘祖的惶惑。那天,扮演圣誕老人的是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先生。懷中先生的夫人為我們烤制了火雞和鵝。每個人都得到了一份真誠的祝福,都得到了一份圣誕節禮物。燭光搖曳,氣氛熱烈,生動有趣。我發現我僵化的思維在圣誕節活潑的形式面前顯得多么可笑。
懷中先生的辦學方式別具一格。也許可以歸納為三句話:開闊眼界,廣泛比較,慎重選擇。
我們雖然在課程表上也設有文學概論、古代漢語、世界歷史、政治經濟學等二十多門高教部規定的必修課目,但事實上,這些課目不僅課時極少,且令學生頭疼的考試一概由文章替代。我們的精神和精力都不受教科書的束縛。
代替枯燥的教科書的是各類名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