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寓性別教育于日常
賺很多錢的目的就要去幫助所有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成功人士。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李玫琦
2014年三八節,哈佛學院Women's Center的學生在哈佛銅像前的宣示。她要傳遞給我們的訊息是,即使在哈佛大學,歷史上也存在性別歧視。
(本文首發2017年12月14日《南方周末》)
從哈佛校園里出來時,很多人的眼界就是全世界,不是盯著眼前,自己只要有一點的成就都希望要造福全人類。這樣一種意識,這樣一個境界,是哈佛這所大學給學生最好的教育。賺很多錢的目的就要去幫助所有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成功人士。
最近性別教育要從幼兒開始的討論很多,重要性已經毋庸諱言了。其實,即使在大學里如何開展性別教育,中國也還有很多要學習。我分享一下哈佛大學是怎么做性別教育的。
從哈佛校長辭職說起
2014年我應邀去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訪問之前我問導師、人文科學學院東亞語言與文明系的宋怡明(Michael Szonyi)教授(2016年起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人文科學學院有三十多個系,學院是不是一個非常虛的機構?”宋怡明教授回答說,不對!人文科學學院是哈佛最有實力的一個院。你知道嗎?哈佛前任校長薩默斯辭職,就是我們學院教授起了最大的作用。
他介紹了薩默斯辭職的原委。2005年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薩默斯(哈佛哲學博士,經濟學教授,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財政部長)談到為什么理工科領域成功的女性比較少時總結了三點原因:第一,女人結婚后要生孩子、照顧家,不能像男人那樣專心科研工作;第二,一些研究結果表明,由于生理差別,中學時代男孩子的理科成績就比女孩子好;第三,就像男人天生比女人高一樣,男人天生比女人適合搞理工研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經常聽到薩默斯這樣說,但薩默斯這次的發言在美國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哈佛的教授對這個言論表示非常憤怒,認為這是一個很公開的性別歧視言論。因此當時人文科學學院的教授們聯名投對校長的不信任票,人文科學學院的院長也以辭職表示抗議。最后薩默斯不得不在2006年提出辭職。實際上,薩默斯在哈佛大學是一個做得很好的校長,但就是因為他在一次會議上的發言不當而引起軒然大波,最后成為辭職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怡明教授的這一番介紹,讓我還沒到哈佛大學就已經感受到哈佛大學的性別教育。
哈佛大學于1636年建立。從我初到哈佛后的觀察來看,女性學生、女性助教以及女教師的比例非常高。目前美國大學女生總體來看比例都非常高。2000年,美國進行一個選擇代表新世紀的詞的活動,最后社會大眾選出了“她”。他們認為,21世紀將會是一個“她”世紀。的確,在哈佛,你看到的就是一個“她”的世界,女生多,在各個領域都非?;钴S,往往擔任主要角色。例如哈佛大學有很多劇場,每天都有很多的演出,這些演出中,女生常常扮演主要角色。又如,在哈佛大學游泳館掛著歷屆游泳隊的照片,男子游泳隊成立于1930年,到1974年時,女子游泳隊也建立起來了,不僅人數非常多,而且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