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大串聯:一個吃貨的西成高鐵之旅

正是高速發展的現代交通,讓我們有可能把廣闊地域的美食一“胃”打盡。

責任編輯:楊嘉敏

在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域里,從地理上說,四川是一個極為獨特的地方: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云貴高原,東邊是巫山山脈,北邊是大巴山脈,這些高峻的地理單元如同鐵壁合圍,中間隱蔽著體量巨大而富饒的四川盆地。這一方面使四川文化成為平行于中原文化的另一條線,另一方面也使入蜀出蜀都相當艱難。

自古以來,入蜀線路不外乎兩條,一是逆長江而上,灘多水險,人人視為畏途;二是通過千百年來像繩索一樣懸掛在白云間的蜀道,翻越秦嶺和大巴山。李白在離開四川后,回憶起故鄉時猶自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它不是夸張,而是活生生的現實——到了現代,這種活生生的現實終于隱退為歷史;尤其是隨著2017年底西城高鐵——也稱西成客專——的開通,昔年陸游細雨騎驢入劍門,歷時數十天的千里蜀道,如今已縮短為四個小時。

西成高鐵線路圖。(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作為一個吃貨,從西安吃到成都,固然有些夸張,但盤點西成高鐵途經之地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或許,更能讓人深刻地感悟到,正是高速發展的現代交通,讓我們有可能把廣闊地域的美食一“胃”打盡。

西安:biangbiang面的鄉愁

從地貌上說,西成高鐵自北而南,一共穿越了五個地理單元,即關中平原、秦嶺、漢中平原、大巴山和成都平原。也就是說,兩列山脈隔斷了三塊平原,或者說,三塊平原包圍了兩列山脈。西成高鐵的始發站西安,就座落在渭河沖積而成的關中平原上。

關中平原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最早的小麥產地。八百里關中,每年麥收時節,翻滾的都是無邊的麥浪,金子般的陽光下,金子般的麥子閃爍著金子般的微光。

美食是地理的產物。關中既產小麥,各種面食必然大行其道,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肉夾饃、餃子宴都是西安面食的著名代表。這里,我們介紹一種不那么有名的小吃:biangbiang面。

之所以用拼音,是因為biang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