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祭
鑒于王久辛先生為紀念館做出的重要貢獻,今年國家第四次公祭儀式擬邀請他出席。
責任編輯:朱又可
2003年12月,南京大屠殺66周年之際,王久辛的長詩《狂雪》鑲嵌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悼念廣場一面大理石墻上,高2.2米、長39米。每天都有數萬來訪者參觀。
受邀
2017年11月10日13點52分,我收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史專家、博士生導師湯重南教授發來的微信,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張建軍館長囑他轉告:鑒于王久辛先生為紀念館做出的重要貢獻,今年國家第四次公祭儀式擬邀請他出席。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期待已久的邀請。早在27年前,我就以500行長詩《狂雪》作為我的祭獻之牲,至今仍以39米的詩碑,聳立在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作家莫言為《狂雪》題字。
記得2014年國家首次公祭時,我與《大秦帝國》的作者孫皓暉先生正在南京應邀講座。當公祭開始,汽笛拉響,宣布默哀之際,孫先生和我并肩站在賓館狹窄的陽臺,面朝大屠殺紀念館的方向,垂首而立,默哀良久。
接到正式邀請函并得到武警總部政治工作部批準后,我通知邀請方我將著軍裝出席公祭儀式。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人告訴我,軍人有專門的方隊,我所在的方陣是文史界方陣,須著黑色或深藏青色西裝。
12月12日晚七點,在紀念館舉辦的歡迎晚宴上,我與館長張建軍先生相會,他當著宴會廳很多人的面,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久辛先生,我還要跟您商量一下,這么多年了,狂雪詩碑老舊了很多,現在我想把它再重鑄一下,您看如何?”當然求之不得,更何況這本來就屬于紀念館。我說:&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