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就像一場夢,拍完也不愿醒來導演馮小剛與文工團記憶
截止12月19日上午,《芳華》的票房超過4億元。但馮小剛仍舊強調,自己“不能成為票房的奴隸”。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開拍前,馮小剛給新演員們幾個月時間融入集體。他認為,開拍時她們已經成為一個文工團了。“演文工團員,她們誰老實,誰更刻薄,更跋扈一點,性格全出來了。”
(本文首發于2017年12月21號《南方周末》)
“這些年我覺得,電影反映我們的現實生活很少。比如《芳華》這樣的電影成為爆款,有的人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很多中國導演有能力(拍攝)這種現實主義的,和我們人生經歷有關系的電影。因為資本進入、逐利,大家無暇去顧及,然后理所當然地認為市場不需要。其實真不是這樣。”
——馮小剛
2017年3月18日,馮小剛在梅里雪山度過了自己的60歲生日,正在那里拍攝電影《芳華》的他在微博上感嘆:“人到六十正芳華,活了一個甲子”。
曾經的“小鋼炮”開始被人稱呼“馮老”,可他還像年輕時一樣愛喝酒,現在喝醉了不再嘔吐,這令他聯想到“機能衰退”;40分鐘前的事常常想不起來,40年前的事卻不斷在腦海里浮現,美好而清晰。用《芳華》那樣的電影記錄文工團生活,是他的多年夙愿。對于電影,他認為自己盡力了,“只能做到這樣”。
9月24日下午,《戰狼2》經過數月放映而刷新中國影史票房記錄時,馮小剛已經為宣傳電影《芳華》跑遍大半個中國。當天他四次鞠躬,數度哽咽。他想起了自己的上一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它也遇到了類似的波折。
馮小剛在微博上認真記錄過與意大利導演多納托雷的交流所得,關于潮流:“如果一塊表走的不準,那它每一秒都是錯的,但如果這表停了,那它起碼每天有兩次是對的。”他憑借《芳華》重回賀歲檔,由此感慨道:“賀歲檔還是這個賀歲檔,可馮小剛不是原來的馮小剛。
拍攝了七個月的《芳華》于2017年12月15日上映,馮小剛一直關注著微博上的觀眾反響,因電影受到的歡迎而欣慰。第二天,他接受了南方周末專訪,那時這部文藝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1億元。他不怕老,在談及60歲之后的生活時形容自己還有許多奇思妙想,“好像心里一直住著一個孩子”。
截止12月19日上午,《芳華》的票房超過4億元。但馮小剛仍舊強調,自己“不能成為票房的奴隸”。
“《芳華》也得到我們這代人的共情”
南方周末:《芳華》給人的感覺是希望表達很多東西,哪樣是你最想表達的?
馮小剛:就是回憶起文工團那段時間,很美好。那時候穿上軍裝本身就很榮耀,是文藝兵就更加驕傲了,那是一個特別讓人羨慕的群體。
南方周末:對于現在的年輕人,這種感情會不會比較難理解?
馮小剛:它不管是好是壞,都是我們的青春。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也不難理解。比如說文工團解散,它和大學四年畢業,大家各奔東西是一樣的。清宮戲怎么都能看?為什么漢朝、唐朝的事你都能看?所以只有想不想看,沒有說懂還是不懂。
南方周末:是否可以認為,這是一部講情懷的電影,評論等其他東西你都不在乎?
馮小剛:一代導演服務一代人。比如說現在有很多在市場上表現很棒的年輕導演,就服務年輕這一代人,知道他們想什么。他們得到他們那一代人廣泛的共情,《芳華》也得到我們這代人的共情。昨天晚上我一直在看觀眾在我微博上的留言。父母、爺爺奶奶都說“你給我訂《芳華》的票,我要看&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