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世界潮流————戊戌變法百年祭感言
十年前,戊戌變法百年祭。今日讀來,仍有得益。
(本文刊登于1998年4月3日南方周末)
今年是戊戌變法100周年。
過去的100年,中華民族面臨千古未有之變局,所經歷的滄桑巨變,比秦漢以來的2000年還要重大而深刻。在即將跨入新世紀的時刻,回顧近100年來的風雨征程,我們總結出什么樣的歷史啟示,對中華民族的存亡興衰至為重要?! 。保福梗改辏杭孜缰腥罩畱鹦媪?ldquo;洋務運動”的失敗與“中體西用”道路的破產;在寇深禍亟的危機面前,以康梁為首的志士仁人決心以強敵為師,“借鏡西國以變神州舊法”。然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族貴族頑固派猜忌維新志士旨在“保中國不保大清(滿族貴族一族之天下)”,竟然將中華民族變法圖存的希望浸滅于血泊之中,“百日維新”
被血腥鎮壓。譚嗣同在菜市口的刑場上慷慨授首時,除了“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一腔孤憤,支撐他不為劊子手的淫威稍懾精魂的,是他以熱血喚醒國人變法圖強的殷切期盼。
1908年:“八國聯軍”的炮火已無情毀滅了頑固派利用“民心”御敵而固守祖宗法度,依舊南面稱尊的如意算盤,更加上庚子之變以來“排滿”革命運動風起云涌的強大壓力,清廷不得不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議院選舉法要領等,“不用其人用其政”,允諾實行比康梁當年更“激進”的變法。
1918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