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麗江:精神收容站
但這個沒有口號的城市,也許才是中國今天惟一的后花園,它不但可以使那些造訪者將之視為定期要來的精神收容 所,還可以要那些毫無準備的來訪者一頭撞進懷抱后,往往就立即改變人生方向。
當我從車上拎出行李,踩在粗礪的石板路上,不由喃喃地自語,天居然可以藍得如此令人發指,真想躺倒不干,不再疲于奔命了。
在云南,火炬傳遞路線選擇了經過才熱幾年的麗江,而非中國人熟悉了幾十年的西雙版納,足見這座城市在中國旅游業中的地位。
麗江今日地位始于1996年的地震,當時麗江古城正申報世界遺產,地震使此前不被大眾知曉的麗江古城一時成為媒體焦點,而那些最早去過麗江的人成了它最好的推銷員。
我入住的常春藤客棧的老板就是地震后才知道麗江的人。這天生意不好,他像只曬太陽的貓,軟軟地倚著客棧二樓酒吧陽臺的墻上吐著煙介紹,汶川地震和火炬傳遞使最近麗江的旅游者大為稀少。老板名叫員外,北京土著,幾年前一到麗江古城就喜歡上了這地方,去年五月終于以每年八萬元的租金盤下了這個院落?,F在,他已分不出自己是在經營客棧還是在度日子。在麗江過得太滋潤的還有我在北京的前同行抱抱藍,她開了家名叫“自己人”手工貨鋪,養了兩條巨大的黑背,這位潑辣干練的長沙妹子,電話那頭讓聽得我一頭霧水:“你住哪?我們四點半見面?住木王府附近啊,那離我很近,改四點吧,請問現在幾點了?”
“你們問這么仔細,不會是也準備在這兒開客棧吧?”員外介紹,很多人原本只是到此旅行,結果卻在此開起了店鋪、客?;蚓瓢?,麗江古城現光客棧就700多家,幾乎全部是外地人所開。員外說,他在此見到北京朋友的機會甚至比在北京時還多,“你說,我為什么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