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春運嗎——北京火車南站設計師泰瑞·法瑞訪談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實習生 陳星 陳倩兒
英國建筑設計師泰瑞·法瑞 AlanWilliams/攝
1996年,泰瑞·法瑞以設計英國國防部軍情六處辦公大樓被授予最高級巴斯爵士勛章 泰瑞·法瑞建筑設計公司供圖
今年68歲的泰瑞·法瑞是英國頂尖建筑設計師。他的第一個從業作品是地下通道的通風口。第二個作品是幼兒園。第三個作品是為倫敦早間電視節目TV-am設計的辦公樓,茶杯形狀的屋頂上頂著一個巨大的奶黃色的橢圓,那象征著一枚已經剝開一半的雞蛋——泰瑞·法瑞用這個辦法告訴人們TV-am專門播放早間節目。這個屋頂為泰瑞·法瑞贏得了后現代建筑師的名聲。
然而真正讓他從寂寂無名的建筑師變成大師的,還是不久之后,他為英國國防部軍情六處設計的辦公大樓?!饵S金眼》、《擇日而死》等多部邦德電影都在這棟戲仿巴比倫神殿式的建筑前取景。
1978年,因為泰瑞·法瑞在建筑方面的成就,英國女王向他授予帝國勛章。
1996年,軍情六處的辦公大樓竣工之后,泰瑞·法瑞被授予最高級巴斯爵士勛章,2001年正式封爵。
泰瑞·法瑞的作品遍布英國、香港、里斯本、印度,小到節能、少占地的“資本主義”新農村,大到國家公園的總體規劃。
在中國,泰瑞·法瑞設計了中國南北鐵路大動脈的起點和終點——北京南站和廣州新站。在本埠新聞中,這兩個車站都以“亞洲最大”、“亞洲第一”自詡。
南方周末: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你設計的,在設計這兩個車站之前你到過中國的哪些火車站?
泰瑞·法瑞:老北京站和老廣州站,還有香港的很多火車站。在中國造訪火車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距離太遠,火車太慢,我通常坐飛機。
南方周末:廣州火車站和北京火車站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泰瑞·法瑞:對現代的出行者來說,它們規模太小。太慢,太不方便了。旅客的規模越來越大,但這些車站還是老樣子。
南方周末:你知道“春運”嗎?
泰瑞·法瑞:我在香港設計過一個邊境火車站。我知道節日的時候很多想回家的人會涌向這個車站,客流量也許是平日的四五倍乃至十倍。
南方周末:去年廣州站在春運期間有50萬滯留的旅客,您設計的車站會怎么處理這個問題?
泰瑞·法瑞:廣州站非常小,非常老。而我設計的新廣州站和新北京南站將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也許它們還應該再大點。但什么東西都得有個邊。我們不能為了一周(指春運高峰)的客流量造一個火車站。它得夠大,但是不能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顯得過大,大而不當。我知道,中國的春運對于火車站來說是個難題。但是所有的車站都有自己的難題。在英國我設計過一個火車站,這個火車站的旁邊有個足球場,冬天里頭每兩個禮拜,大批的旅客涌向這個車站。但是我不能為一年里頭的這十幾天專門設計一座車站。
南方周末:是啊。中國火車站跟歐洲火車站的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平均客流量和峰值會有很大差距,您將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又不造成建筑體量上的浪費?
泰瑞·法瑞:你得知道,新一代火車站跟老一代火車站有很大不同。比如,站臺更大更寬,有電梯、有行李傳送帶,電梯、樓梯比以前更寬敞……新一代火車站更像機場。它是一個巨大的交通樞紐,它會集成各種各樣的換乘方式,公交車站、地鐵、出租車站……出租車的??康攸c將被安排得很合理,能迅速疏導客流,不像現在的廣州火車站,簡直就是一片混亂??偠灾?,我覺得現代火車站與中國常見的火車站相比,上了一個檔次。但誰知道呢,中國有那么多人,那么多人要同時涌向一個火車站。再加上奧運會。奧運會對北京現存的交通基礎設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你不能僅僅為了奧運會而改變整個城市的規劃。奧運會畢竟是四五十年才有一次的事,但像車站這樣的大型公共建筑可是要長久地留在城市里的。順便說一句,北京南站比奧林匹克運動中心大很多。英國最大的火車站是滑鐵盧火車站,北京南站將是滑鐵盧火車站的三倍。
南方周末:多種交通方式的快速換乘只是讓旅客快速流動起來。但比如去年的春運,50萬人在火車站走不了。沒地方去。您想象過這樣的場景在您設計的建筑物里發生嗎?
泰瑞·法瑞:火車站和飛機場不一樣。你到機場,如果航班被取消了,你就滯留在那了,你離城挺遠,你只能留在機場。但如果你到了火車站,你的列車晚點或者不來了,你就在城市里頭,你走出去就有電影院、旅館、咖啡廳……我不認為人們會在火車站呆很長時間。
南方周末:但是去年,這樣的事情還就是發生了,雪災和春運趕到一起,鐵路不通,但是人們都想回家過春節,于是便聚集在火車站不肯離開。
泰瑞·法瑞:我只能說北京南站和廣州新站都非常非常大。事實上,拉人運人,讓人快速流動起來是火車站要實現的重要功能,但不是惟一的功能?;疖囌具€應該有城市特征和文化特征。像火車站這種大型公共建筑應該能傳遞某種出發或者到達的意味,應該有優雅合宜的外觀和文化的意味。以往中國的一些火車站,尤其是香港的火車站往往只關心實用功能,業主只愿意在這方面花錢。這次北京南站和廣州火車站也一樣。業主從一開始就想要一個規模宏大、外觀體面的建筑。但我認為,火車站其實是一個城市的禮堂,它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位置舉足輕重。
北京南站的大廳是全玻璃結構。它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車站。你不會在別的地方看到那樣的車站。在北京南站,你可以看到火車進站,而別的地方看不到。一看到火車,你就知道你在火車站里。這就是它的獨特之處。北京的問題就在于街道和商場都雷同,但是北京南站會讓你耳目一新,它們有自己的面孔。要知道,特點造就建筑,而北京乃至中國的很多公共建筑都只像一個盒子。
而你坐著時速超過300公里的新型列車來到北京南站,它帶給人的將是全新的旅行的感覺。而中國目前的列車不論款式、速度、舒適程度都是五十年以前的。從北京到上海、廣州之間的距離足夠跟空中航線的距離相比,所以如果想讓人們選擇列車出行,列車和車站的舒適程度、現代化程度都必須跟空中航線相比。所以,你們將擁有一流的乘客,而這些人將比較是空中出行更好還是鐵路出行更好。
南方周末:對火車站用戶的社會階層,您做過調查嗎?還是僅僅是感性認識?在中國,坐火車出行的以中下收入居多。
泰瑞·法瑞: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情況在發生變化。十年前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和今天的中等收入階層不同。有一次,我和我太太想坐火車去上海,每個人都說,那怎么行,火車人多、臟、擁擠,結果我們坐D字頭去的,根本不是他們說的那么回事。中國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今天的窮人可能是明天的中產階級。我們今天早晨還在說這事。
南方周末:關于旅客的性質,業主方給過您數據嗎?或者您所在的設計公司做過相關調查嗎?
泰瑞·法瑞:10年前我來到北京,從賓館窗戶往外看,馬路上到處都是自行車,現在哪還看得到什么自行車,私家車越來越多。富裕的人越來越多,航線的擁堵為火車提供了機遇。城市的發展,讓在北京工作但是在北京之外居住成為可能。選擇火車出行的人不再是從城市到鄉村再到城市的長途旅行者。本地乘客將增加。真正經濟狀況不好的人將選擇公交出行,而不是火車。其他的交通方式都存在。但是北京南和廣州新都是為較長地理間隔的旅行設計的。
英國的火車一直在提升品質?,F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火車出行。因為飛機不可預料的因素太多,天氣、航班取消、你不得不出城去搭飛機……我們不像中國,如果我們想去斯堪的納維亞,我們只能坐飛機。而中國不存在這個問題。況且,中國的小汽車和污染太多了。人們在公路和汽車上花的錢太多了。
火車已經成為21世紀的出行方式。英國的火車是最古老的,我們的第一座火車站建于1830年代?;疖囌Q生之初,它的乘客肯定是所謂高端人群,當小汽車和飛機出現以后,肯定是比較窮的人才坐火車,但現在,火車又成為時尚人士的出行之選。
南方周末:是旅客人數決定車站大小還是換乘線路決定車站大???號稱世界最大的紐約大都會車站的換乘線路比北京南站和廣州新站多一倍,但是其面積卻小于這兩個車站。
泰瑞·法瑞:我不是鐵路專家。我不知道為什么每個車站有那么多線路。
南方周末:那兩個車站的面積多大是怎么決定的?
泰瑞·法瑞:那是根據站臺的大小和數量決定的。你還得考慮火車并線的問題。
南方周末:火車站面積大小是您決定的還是業主決定的?
泰瑞·法瑞:是鐵道部決定的。他們決定有多少個站臺,多少條線路。
南方周末:您在講座里評價北京的尺度不是人的尺度,是巨人的尺度。今天您自己也在北京設計了一個“巨無霸”車站。這是不是頗具反諷意味?
泰瑞·法瑞:北京有2000萬人,中國有13億人,這13億中又有很多想往北京流動。你必須考慮這個規模。北京就是一個巨人。
南方周末:所以說,巨人的尺度其實沒有什么可批評的,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泰瑞·法瑞:那天我也沒有批評。我只是說北京的尺度是“巨人的尺度”,而這是一種文化,一種心理,它反映了中國人怎么看待自己。這種看法由來已久——歷史上的極權主義、統一的觀念、13億人說同一種語言、擁有同一個政體,這是所謂的巨人尺度。按照我的標準,天安門廣場不是廣場,是平原。歐洲的廣場地方很小,各種各樣可愛的小商店環繞周圍,有綠地、有長椅、有鴿子、有看報紙的老人……
南方周末:可是以車站為例,似乎并不是中國人好大的心理使然而是現實的需要使然,就有這么多人,怎么辦?
泰瑞·法瑞:不僅僅是實際需要,也有文化心理。建筑師不能時時做選擇。“大”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紫禁城是大的,但是它是由很多部分組合而成的,每個部分本身并不大,但是這些構件不斷地重復組合。
火車站有自己的基因,它必須有一個很大的大廳。你得說,火車站就得大。而中國人又認為大才更得體。
南方周末:如果不大的話,有別的辦法容下那么多乘客嗎?
泰瑞·法瑞:那得靠站臺的管理來實現,一個火車站不是單向一條線,旅客可以從這趟車換那趟車。如果把不同線路的到港、??繒r間管理好,也許站臺的數量和規模都能減小。順便說,提到北京的建筑尺度之大,畢竟,這是你們的城市,這些建筑體現的是你們的品味。
南方周末:沒錯。但是以北京南站來說,它是您的作品。
泰瑞·法瑞:我是被選擇的。
南方周末:您在講座中提到,今年中國將建25個火車站,未來幾年要建546個車站。我查了一下,好幾個擬建的車站都采取了和北京南類似的結構:地上若干層+地下若干層,集各種交通方式的換乘于一身,為什么大家不約而同地采取這樣的結構?
泰瑞·法瑞:這是火車站的DNA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