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5億人有家庭醫生”,數據是怎么來的?
一則我國有5億家庭醫生的新聞掀起社會輿論熱議。國家衛計委回應:5億的簽約數字沒有問題,但“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
責任編輯:袁端端
化解中國家庭醫生制度面臨的問題,必須先破除盲目追求數字增長率。
一則我國有5億家庭醫生的新聞掀起社會輿論熱議。國家衛計委回應:5億的簽約數字沒有問題,但“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
然而,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硬性指標的層層分解下壓,給基層醫療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代簽約”“只簽約不服務”成了常態,“小病在社區,大病跑三甲”的美好愿景屢遭困境。
家庭醫生火了?;鸬牟皇沁@份職業,而是與之相關的一組數據。
12月18日,新華社刊發消息稱“我國超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截至2017年11月底,家庭醫生的人群覆蓋率超過35%,重點人群覆蓋率超過65%。
這一消息讓許多看病只知道往大醫院跑的網友大吃一驚——那么多人擁有家庭醫生了?我又拖了國家后腿嗎?隨后的兩天時間,網絡上出現各種各樣的議論。
12月20日,國家衛計委通過官方微信“健康中國”回應:5億的簽約數字沒有問題。數據是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過國家專門的信息系統報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展數據,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填報,省級進行匯總,報送到國家衛生計生委的。
衛計委在回應中特別強調,“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中國的家庭醫生主要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注冊全科醫生(含助理全科醫生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以及具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醫師和鄉村醫生等。
家庭醫生簽約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關鍵。“看病到三甲”,既不利于均衡醫療資源,也不利于控制醫療費用。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國家希望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實現分級診療。
然而,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硬性指標的層層分解下壓,給基層醫療機構帶來了巨大的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