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三文魚made in China?這也許是個有趣的邏輯
也許你買到的挪威三文魚,就是在中國制造的海上漁場長大的!
挪威三文魚?中國制造?這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商業欺詐,而是因為——也許你買到的挪威三文魚,就是在中國制造的海上漁場長大的!
海,還是挪威的那片海,但設備,是咱中國造!
位于挪威海弗魯灣海域內的“海洋漁場1號”是世界首座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它的主體結構制造和重要系統組裝全部在中國完成,標志著中國制造填補了深海養殖高端裝備的空白。
負責項目檢驗的第三方機構——挪威船級社曾表示,“海洋漁場1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漁業養殖設備,中國企業通過雄心和卓越工作成為世界智能漁業養殖設備領域的領頭羊。
當深海養魚成為現代化技術活
位于挪威中部的特倫德拉格地區是世界最重要的三文魚養殖區域之一。
在該地區的海岸和峽灣區域,建造了很多傳統的三文魚養殖場。但近海密集養殖存在魚病多發和拓展空間有限等不利因素。
“海洋漁場1號”項目是挪威海產品養殖巨頭——薩爾瑪集團戰略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把魚類養殖從近海引入到遠海。
這座養魚平臺直徑達110米,總高68米,其中水下部分有45米,整個設施使用7500噸鋼鐵,由8根纜索連接海底固定,可抗12級臺風。
在“海洋漁場1號”的正中央,有一座5層樓房,其中包括總控制室和人員住宿區等設施,最多可容納9人同時在深遠海作業和生活。漁場外圍立著12根巨型鋼柱,鋼柱之間有漁網把漁場團團圍住。
該裝備借助魚苗投放、進食、實時監控等系統實現了智能化養殖。其中,承載漁網清洗、死魚收集等功能的旋轉門系統在精度上達到毫米級,創業內新高度,也是全球首個現代化、全自動智能海上養殖裝備。
該漁場一個養殖季可實現養魚150萬條,出產三文魚約8000噸,產值在一億美元以上。
中國制造靠什么脫穎而出?
今年6月,“海洋漁場1號”在中船重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位于青島黃島區的基地交付薩爾瑪集團。
2014年,武船集團開始對挪威海洋漁場項目跟蹤、競標。據了解,當時,有多家世界知名企業同時投標。在招標階段,武船集團的報價其實并不低,但挪威企業在深入了解后,將項目交給了武船集團。
2015年該項目開始建造,用時380多天就在各方面均達到或超過客戶的目標。
薩爾瑪集團創始人古斯塔夫·魏佐說:“我們開始談判的時候,我就能感受到他們的信心,他們的積極態度,他們想做這個項目,他們完成了,他們極其專注。”
“海洋漁場1號”集先進養殖技術、現代化環保養殖理念和世界頂端海工設計于一身,配備了全球先進的三文魚智能養殖系統、自動化保障系統和高端深海運營管理系統及對應子系統。
薩爾瑪集團投資者關系主管呂納爾·西韋特森說,“海洋漁場1號”于今年9月運抵這里,在完成固定安裝之后已經投入110萬條小三文魚。
目前這些三文魚生長良好,預計在明年秋天長到5公斤以上就能上市出售。
“這座海上漁場從中國青島一路用船運到挪威來,希望到時能把這里養殖的三文魚運回中國,作為我們的感謝!”西韋特森興奮地對記者說。
劃時代裝備只是開始
“海洋漁場1號”是海上養殖的“劃時代”裝備,對挪威、中國都是如此。
“這是一個世界首創項目,我們的目標當然是希望未來建造更多這樣的漁場。”西韋特森說。
業內人士指出,像“海洋漁場1號”這樣的大型裝備式、智能化、自動化將是這一裝備制造的主導方向。
據介紹,目前中船重工又從挪威拿到了5臺新增訂單。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海洋漁場1號”只是一個開始。
隨著各國漁業養殖模式的升級換代,這樣的設備市場潛力巨大。據估算,北歐及北美海域共需500臺套,約300億美元。從國內市場看,僅考慮南海海洋資源情況,可形成約3600億元漁業裝備市場。
(來源:新華國際頭條微信公眾號)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