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有關!國家頻頻出臺新政,這些行業“大地震”!
近段時間,國家頻頻出臺新政,不少企業也大動作不斷,人工智能領域內的一場顛覆已經在路上。
近段時間,國家頻頻出臺新政,不少企業也大動作不斷,人工智能領域內的一場顛覆已經在路上。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下午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國家公布人工智能四大平臺!一場顛覆已在路上
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標志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
會議宣布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
①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②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③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④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會議還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
搶占先機!Apollo自動駕駛汽車開進雄安
過去兩年,我國新增人工智能企業數超過前10年的企業數總和,有的企業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搶得先機。
12月20日,百度公司與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出行、對話式AI應用、云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共同打造“智能公交+無人駕駛”智能出行試點。
當天,Apollo自動駕駛車隊也首次在雄安亮相。
此次測試車輛通過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可以對路上的行人車輛加以識別,并在車內的屏幕上實時顯示。
車身上方安裝了四個焦距不同的高清相機,能觀察到前面不同視角的紅綠燈,并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檢測紅綠燈的情況。
前所未有!自動駕駛公交在深圳試運行
而在深圳,12月2日,四輛智能駕駛公交車阿爾法巴開始在全程1.2公里的線路上試運行,車速10-30公里/小時,途中設三個??空?。
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系統采用的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即司機需要坐在駕駛位上,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司機踩下剎車,就可以從自動駕駛模式自動轉換為人工駕駛模式。
如此酷炫的無人駕駛汽車雖然還處于“數據采集試運行階段”,但仍然引發廣泛的關注。不少人驚呼,無人駕駛時代真的來了!
人工智能開始走向應用 終端AI芯片領域前景廣闊
從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到智能家居,至少數十倍于智能手機體量的設備需要搭載具有感知交互能力的人工智能芯片。
而出于對實時性和隱私性的考慮,人工智能定制芯片的需求量就大為可觀。
12月20日,地平線技術公司正式發布了面向智能駕駛的征程(Journey)系列和面向智能攝像頭的旭日(Sunrise)系列芯片,針對智能駕駛、智能城市和智慧商業三大場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中國方案”。
以征程(Journey)1.0處理器為例,它能夠同時對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車道線、交通標志牌、紅綠燈等多類目標進行精準的實時檢測、識別與跟蹤,實現車道偏離預警、車輛及行人碰撞預警等高級別輔助駕駛功能。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計算機視覺、VR等設備領域,人工智能應用仍遠未成熟,并且現今中國在處理器上仍舊非常依賴國外的供貨商。隨著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不斷成熟,更多的中國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這一領域前景廣闊。
這些職業將受到威脅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有人預言,在近十年到二十年,至少有以下幾種職業會明顯受到威脅。
1、出租車司機、專職司機
無人駕駛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無人駕駛機器人反應速度會比人快得多,也沒有“疲勞駕駛”這一說,因此,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自然也將大幅下降。
而與無人駕駛一同發展的車聯網成熟之后,電腦通過計算也會把擁堵的概率降至最低,油耗及通勤時間相應就會降下來。
這樣一來,依靠人來自主駕駛就顯得不必要了。
2、收費站運營商和雜貨店收銀員
穿戴技術的興起和移動支付系統的發展,會讓人們覺得收銀員似乎已經是上個世紀的配備了。許多餐館已經部署了自動化系統,可以讓顧客通過智能手機點餐,這削減了對收款員、服務生、銷售人員的人力需求。
3、信貸員和個人理財顧問
銀行提供P2P信貸業務,通過軟件和算法,遴選出貸款風險最小的借款人似乎不是什么難事。
而一個強大的APP,根據個人經濟情況,能夠提供最合適精準的理財分析,指導個人合理理財。
4、市場營銷人員
未來,強大的廣告工具可能允許將品牌信息精密而準確地傳達給客戶。
而通過研究客戶的行為來確定他們需要怎樣的廣告,可能才是最有用的。
如果這些工具真的投入工作了,市場營銷者們可能會轉化為更小的創意和戰略營銷團隊。
5、客服人員
如今,一些電商平臺已經在使用自助客服幫助實現與客戶的基本溝通。
在未來,能實現預測與分析的新技術可能會抹去更多的崗位。
6、法律助理和初級律師
按照程序算法,一些機器人擁有了處理一些簡單案件的能力,如商標申請、遺囑甚至離婚。這種趨勢能使記錄更加開放和便捷,更能減少需要高昂價格的律師。
7、制造業工人
機器人將會從人類手中奪取更多制造業的工作機會,相比起人類,它們只需一次支付而且完全不用休息。
不過,專家指出,人工智能設備代替人類完成諸如數據錄入、駕駛汽車、酒店前臺服務員等工作,并不意味著人類將“無所事事”。
由人工智能承擔“服務性工作”的目的在于,把人類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多需要創造力、同情心等“人類特質”的“更有趣的工作”。
(來源:人民日報)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