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釋放時代紅利,阿里憑借B2B業務占得先機

12月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發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列為2018年第一大重點工作和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主線。

這意味著,作為供給側改革的最重要內容,互聯網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加速。

在眾多爭食這一時代紅利的互聯網公司里,阿里巴巴憑借其在B2B領域長達18年的積累,搶占了先機。

供給側改革帶來時代紅利

2013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常態”理念,明晰了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的主旋律和階段性總特征——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列車進行了換擋,從追求總量增長,切換到有質量和有價值的增長軌道。

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發生了改變。從過去的供給不足、消費不振,到供給相對過剩,但沒有滿足好消費升級的需求。即有效和有質量的供給不足。

為此,中央在2015年11月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并將培育制造業的新動能作為改革重點。

互聯網扮演了新動能的角色。過去兩年,中央在制造業領域推出了“互聯網+”行動,希望加快制造業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的轉換,讓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升級。從目前出口和國內經濟持續雙回升來看,這一新動能發揮了對制造業提質增效的作用。

2017年11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力度得以加碼,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重要手段。

按照過去40年中國改革的經驗,每一輪重大改革都會催生一波時代紅利。比如對外開放催生了出口紅利,擴大內需帶動了消費經濟。

如今,供給側改革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新主題,這又將帶來一波時代紅利,并在“互聯網+制造業”領域集中釋放。

數據推動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

在互聯網和制造業的融合中,數據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阿里創始人馬云曾提到,數據正成為生產資料,計算則成為生產力。

如今,數字經濟成了實體經濟的重要表現形式。正如當年民營經濟之于國民經濟,從最初的有益補充到后來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實體經濟將全面數字化。

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動機。為此,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數字經濟”概念。

而制造業是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擁有完備的制造體系。2015年,全球四分之一的工業制成品來自中國。所以,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能幫助國家在全球競爭主導權之爭中掌握主動權。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也有助于中國全面升級自身制造業。

基于這些原因,在上述指導意見中,國家提到要推動互聯網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要發展工業互聯網,構建數字驅動的工業新生態。

在這一指揮棒下,大量中國互聯網公司爭食供給側改革帶來的時代紅利。

從模式上看,這些玩家分成垂直類和平臺類。

在垂直領域,有的互聯網公司生產智能終端,有的提供智能硬件解決方案,有的切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細分領域。

平臺類玩家的代表則是阿里巴巴。2016年10月,阿里提出“五新戰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從數據賦能的維度,去推動互聯網和制造業的融合。

其中,新零售是指“產品+物流+數據+服務”創新;新制造指個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有機融合;新金融是為個人和機構提供普惠綠色創新的金融服務;新技術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創新開發和廣泛應用;新能源是數據智能化收集與處理。

“五新”的提出,緣于阿里對實體經濟走向的戰略判斷。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不久前表示,中國正全面擁抱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正成為實打實的實體經濟。阿里希望搭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基礎設施,讓數據變成新商業時代的基礎能源和血液。

阿里經濟體,其實就是一個數據生態體系,它讓生意變得輕松。以天貓雙11為例,過去各方參與者一到雙11就很緊張,但這幾年的雙11越來越快樂、輕松和從容。因為數據能幫助企業預知需求端的消費偏好,從而指導供給端提前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甚至定制化產品,實現庫存精準化。同時,消費數據又繼續反饋給供給端,指導企業和農民更好生產和種植。

阿里B2B的歷史機遇

在張勇看來,供給側的主要問題是有效供給不足,而有效供給不足的核心是供給和需求的匹配能否達到更高效率。

在供需高效匹配上,阿里的優勢在于通過B2B業務積累了18年的經驗。

其中,外貿平臺阿里國際站沉淀了大量全球采購商和供應商的數據,包括信息展示和交易撮合數據,并基于這些數據衍生出了信用數據,幫助供需雙方更快更精準地完成匹配。

阿里B2B事業群通過淘工廠業務助力供給側改革

內貿平臺1688旗下的淘工廠業務,幫助品牌方和工廠實現精準的供需對接,盤活和優化了中國制造業的產能。目前淘工廠平臺擁有超過20000家工廠。

淘工廠是一個基于數據應用的專業化協同平臺。它通過對海量訂單和店鋪零售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追蹤,利用云計算強大的處理能力,幫助企業制定精準的生產計劃和面輔料準備,真正實現以需定產。

以服裝行業為例,過去企業產量和銷量都有明顯的淡旺季特征。但通過淘工廠的有效對接,這些服裝企業可以實現“產能共享”。

目前,淘工廠正在通過made in internet(互聯網制造)來推動供給側改革,通過互聯網和數據賦能,幫助傳統制造業升級現有生產方式。

農村淘寶業務則提高了農產品的有效和有質量供給。過去農產品沒有實現規?;?、標準化種植,品質不統一,所以農民增產不增收。但農村淘寶通過大數據指導農民生產和種植,并將銷售數據反饋給農民,進一步指導農業生產。

阿里零售通則通過大數據,重構零售行業的人、貨、場,讓生產商、品牌商、經銷商、消費者實現了直連互動,讓整個供需鏈路實現了智能化和標準化。

在數字經濟時代,能分享有價值數據的互聯網平臺將在競爭中勝出。尤其是有能力對中小企業進行數據賦能的平臺會站上數字時代的潮頭。

這是因為,當前全球商業的需求和供給主體都發生變化。需求側的趨勢是個性化、定制化和碎片化,供給側的變化則是中小企業變成供給主力。比如在國際貿易領域,跨境B2B模式成了中國進出口的主力軍。尤其是在出口領域,跨境B2B平臺通過賦能中國中小企業,讓他們高效而低成本地向全球出口。

在張勇看來,互聯網已經打通了消費鏈,催生了消費互聯網,目前正在影響供給側,打通供應鏈,催生產業互聯網。這將帶來整個制造、生產、流通、貿易、渠道和管理的變革與機會。

正是基于阿里B2B事業群在供需匹配上長達18年的積累和沉淀,張勇才會說,產業互聯網的歷史機遇,在阿里將由B2B團隊來承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